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2 . 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什么?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10分
2010-12-20更新 | 4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青海省青海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三   “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依据材料一,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6-04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的报刊和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这些称呼逐渐被“国民”“权力”等所取代。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败冲击清朝统治B.民主革命推动观念更新
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D.中共成立促进意识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编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摘编自《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摘编自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
(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6 . 政治体制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继承了英国王位。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英国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有人说,国王虽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凤帆的桅杆。

材料二   美国立宪者采纳了英国的代议制度,他们称之为“共和”。在“民主共和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既注重权利的平等,又时刻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

——孙文《大总统誓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1689年前后英国国王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造如何“防止专制权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孙中山在探索民主制度方面的努力。
2020-11-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     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     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     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胡绳武     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 —— 辛亥革命》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8-11-08更新 | 48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
B.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
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
D.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2017-12-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1903年在美国发表表演说:“革命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我们必须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后,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更可怜。这等亡国君主就好像泥塑木偶像一样抛到粪缸里,看他们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找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便迎来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回答:

(1)孙中山在材料一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2)简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斗争?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7-11-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