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2019-06-09更新 | 6720次组卷 | 7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家指出,人类历史上很多政局动荡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内部的社会机制到了应该调整的时候了,譬如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人口压力太大而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二,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冲突。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选取中外近代史上的两则事件进行论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2019-04-23更新 | 606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辛丑条约》签订引发庚子拳乱
B.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5 . 金田起义和武昌起义都发生在辛亥年。二者的相同点是
A.领导阶级相同
B.参与主力相同
C.斗争方式相同
D.指导思想相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再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1年10月12日,刚抵达美国的孙中山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条与中国有关的最新消息,他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尽快回国,以实现亲自指导革命的夙愿。这一“消息”应是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成立
D.清帝宣告退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对民国前后的历次革命进行追述。他说,一次革命,起于______,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三次革命在云南,因袁世凯推翻共和,僭称洪宪皇帝。材料中的“______”处应该填入的城市是
A.上海
B.长沙
C.武昌
D.北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07年10月17日,湖南巡抚岑春煊在《遵旨严缉革党分别科罪篇》中说:“奸匪假借革命名词,煽惑人心,希图扰乱治安”。材料表明
A.民变以革命旗帜相号召B.民主革命已是时代趋势
C.农民与革命党结成同盟D.湖南已成社会矛盾焦点
2018-12-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资阳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B.咨议局议员发挥民意代表作用
C.清政府被迫迎合民主潮流D.中国开始迈人民主政治的门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