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0年,在南洋经营橡胶等业的陈嘉庚剪掉发辫,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在新加坡被推举为“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会长,陆续劝募筹款30余万元,支援福建省新政权。这
A.说明同盟会群众基础广泛B.折射出民国社会生活新气象C.反映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D.体现了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1年,孙中山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又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 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据此可知,孙中山
A.赋予儒家文化以新的内涵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式的政体
C.借鉴西方又注重本土观念D.强化了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设计出的多种样式的“国旗”以及“国旗”所代表的寓意,以下材料表明革命党人
旗帜寓意
十八星旗代表那时的中国的十八省
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井字棋代表井田,引申为天下大同
三色旗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之义
白旗代表以明涤去污染、光复旧物之旨
金瓜钺斧旗代表尚武强兵的精神

A.政治理想和追求完全不同B.政治上缺少公认领袖
C.革命的方向和目的不明确D.国家和民族观念强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近代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中华文化在冲击和交融中迈向新生。以下史料对应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①“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②“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③“欲悉各国情形,必谙(熟悉)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2022-01-14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8世纪上半叶,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自由而与国王晨开的一场斗争。进入 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观点有∶乡绅是乡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内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战是衰落的乡绅为挽救自身所做的自救运动;等等。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内战是英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但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

———摘编自宫艳丽《另辟蹊径的英国内战史研究——读戴维·昂德唐的(狂欢、暴动与叛乱)》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轰轰地声掀翻了清朝统治的败堂。在这历史转变的伟大时刻,革命派理应精诚团结,为共同应对旧势力的挑战,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而奋斗不已。但事实与之相反,革命派在涣散的道路上继续滑行。光复会依然奉行"分裂"的方针,攻击孙中山、黄兴,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把临时政府讽喻为"群盗鼠窃狗偷"。而同盟会方面又毫不相让,竭力保持自己在权力分配中的"正统"地位,甚至鼓吹采取非常手段对付对方。

-摘编自陈梅龙《蒋介石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40~166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英两国近代反封建革命遭遇挫折的共同因素。
2022-01-09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831日)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
(2)阅读材料二,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7 .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即近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中的哪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的图一蕴含了什么进步思想?结合材料一中的图三、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特征”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中山曾就推举袁任临时大总统做过解释:“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盖当时党人已大有争权夺利之思想……弟恐生出自相残杀之战争,是以退让……。”由此推知
A.南北和议具有历史的必然性B.孙中山以妥协求共和的智慧
C.利益群体之争成为主要矛盾D.孙中山的妥协导致革命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临时参议院决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这表明
A.具备了近代国家外观B.民族意识的开始形成
C.中华民国的新旧嬗变D.革命彻底反帝反封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常国驱连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式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盖“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幼难逸。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规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闻的范围内,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常钦美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子日本,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