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2 .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调整,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在权力关系处理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做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满清政府的阻挠B.革命党人政权建设经验不足
C.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D.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3 . 民国初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也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这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成熟B.人民群众的共和观念较为薄弱
C.政党之间的党争多于联合D.缺乏开展政党政治的阶级基础
4 . 1912~1915年,北京政府参议院在处理与中央行政总机关国务院的关系时,往往居于主动地位,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弹劾案;而国务院因没有法定的解散国会权力,在政争面前,一般以退缩为主。这说明,民国初年
A.中央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B.责任内阁制形同虚设
C.中央出现单向权力制约关系D.政党政治逐渐走向失败
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致力于使总统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该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临时总统制B.三权分立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立宪制
2021-09-26更新 | 563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从袁世凯到张作霖一方面最大限地攫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力,从而使“主权在民”说形存实亡,“三权分立”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打着“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招牌,作出一些民主的改革的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A.新旧并存的时代特色B.国家意识已逐渐觉醒
C.启蒙思想正开始传入D.军阀混战致社会改革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规定:人民的身体非以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 的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障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 社”等自由;人民有“请愿于议会”、选举及被选举权利;人民有依法“纳税”“服兵役”的义务。 这些规定
A.使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进一步具体化B.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C.体现了政府与人民权力间的相互制约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8 . 据统计,负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审查的14人,除两人年龄不详外,其余12人平均年龄仅30岁,而且多数仅接受日本法政速成教育,“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既数千年……政治之学,夙未讲求,经验所至,尤属浅薄”。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者
A.以开启近代法制转型为使命B.宪政思想较为淡薄
C.注重借鉴日本的政治体制D.革命经验比较丰富
9 . 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并通电全国,宣称:共和国体为“仓卒(促)之中”制定,应研究君主、民主国体”哪种更适合中国。据此可知该组织
A.服务于袁世凯复辟帝制B.提出了民主革命新纲领
C.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D.促进了国民意识的觉醒
10 .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月,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临时”体现了革命党
A.分权制衡精神B.维护国家主权精神C.民主共和精神D.天下为公精神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