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2022-02-28更新 | 6979次组卷 | 5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2 . 有学者研究指出,民国初年的政党犹如春草怒生,群起建立。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分化组合后,由300多个政党、社团逐渐形成了30多个有一定力量的大党。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理念B.责任内阁制度得到切实贯彻
C.法律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的权利D.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政治生活
2022-02-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普职融通部)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2022-06-25更新 | 828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
A.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B.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
C.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D.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
5 .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3月10日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据此推知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C.革命党人竭力维护革命果实D.袁世凯掌握政权试图复辟帝制
6 . 如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废除了封建制度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7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出于遏制最高政治权力掌握者滥用权力和确保政治弹性、清弭党争,使其和政体内变更领导者的行动不致"摇动国本"的目的,他们的选择是
A.提出了民权主义B.发动了武昌起义
C.实行责任内阁制D.成立了中华民国
8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上述条文
A.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B.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D.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2021-12-10更新 | 52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实行总统制,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一变化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体现“因人设法”,违背法治精神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0 .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异常活跃,有激进和保守二派之分。各种政党分化组合,党派林立,国民党力量强大,曾一度在国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受执政者打压,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知
A.共和制度丧失生命力B.民主政治不合时宜
C.专制政体扩大影响力D.政治革新道路曲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