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期望袁世凯反清,并表示让袁世凯做总统,以期尽快完成全国统一,达到“以和平改革命之功”的目的。黄兴也认为袁世凯是拿破仑、华盛顿,认为“今南北一家,总统得人,民国从此万年”。这表明当时
A.部分革命派未意识到革命的艰巨性B.清王朝统治基础遭到削弱
C.革命主要任务是结束军阀分裂割据D.袁世凯担任总统顺应民心
2022-01-19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当《清帝逊位诏书》被迫确认“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时,起草者和批准者以及被代表的“全国人民”一样,都不太了解什么是共和。这反映了
A.国人相信共和体制优于帝制B.革命派宣传的民主已经深入人心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广泛传播D.暴力革命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2022-01-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与中华民国的政治有许多不同,前者固然有民选的议员濫用权力的现象存在,但并没有像后者那样都变成了贪赃枉法的“猪仔”议员。与其说,近代中国政治的混乱是代议制所致,莫如说,是中国从未真正形成代议民主制度的缘故。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没有实行直接民权B.代议制民主的社会基础发展不充分
C.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西方列强采取了“以华治华”的策略
2021-12-17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政治上的平等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各阶层思想的趋同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学者余英时曾说:“近代中国近百年来是以“变’:变革、变动、革命作为基本价值的,并不是像西方般有一个基本系统在那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映衬并凸显了现实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国人因对现实不满而改良,复因对改良不满而革命,最后发展到希望‘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可知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趋同
B.五四运动推动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
C.先进中国人对国情的认识逐步加深
D.国共两党关系受制于社会性质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代出现的“中国”一词意为“中央之城”,与“四方”相对;进入近代,国体意义概念上的“中国”被普遍使用;辛亥革命后,“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的简称被国人共用。与古代相比,近代以来“中国”概念体现了
A.传统观念的深远影响B.民族国家意识不断加强
C.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D.地理概念变为国体概念
7 . 有研究认为,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正面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原朝气数已尽,将革命视作“反清复明”和改朝换代的手段;有的人则是将对清廷现代化改革的不满化为对革命的同情。该研究表明
A.清末新政目的与结果背道而驰B.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符合民意D.民众对辛亥革命的作用认识有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辛亥革命把法律、军事、行政和科学等具有特殊功能的领域从传统政治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单一的、专门化的机构;同时催生了新的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中央政治体制基本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运行。这表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政治结构的近代化B.有效防止了封建帝制的复辟
C.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
B.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C.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D.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021-09-06更新 | 6237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初年,建立党社发表政治要求与见解的做法大受欢迎。据统计“仅上海、苏州、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七地,从1911年10月至1913年4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成立的党社共计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彻底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
B.开创了近代政党政治的先河
C.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