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26年7月中共中央制定的《目前农运计划》指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民运动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次则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亦应以相当的力量去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在农村地区力量较为薄弱B.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调整策略以适应北伐需要D.集中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
2021-06-15更新 | 1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朝阳育英高考补习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6-11-27更新 | 2651次组卷 | 84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情况绘制的一幅示意图。据此可推知,该同学意在说明
A.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B.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指导思想
C.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已逐渐消失D.反帝反封建成为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目标
4 .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指出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加紧的在农民之中工作”“以建筑工农革命联合的基础,而达到国民革命的全国范围内的胜利”,随后中共大力开展各地的工农运动。上述事件(   
A.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准备了群众基础B.属于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C.深化中共对统一战线必要性的认识D.表明中共即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义和团运动,陈独秀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产生义和团这个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第三、孔教;第四、以儒释道为精神的中国戏剧;第五、“仇视新学妄自尊大的守旧党”。由这五个原因,“造成了义和拳大乱;以义和拳大乱,造成了一块国耻的克林德碑”。“……照上列的事实看起来,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较庚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摘编自《克林德碑》,《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5期

材料二   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排外,看不见义和团排外所发生之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全中国所受外国军队、外交官、教士之欺压的血腥与怨气!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死德公使及日本书记官,看不见英人将广东总督叶名琛捉到印度害死,并装入玻璃器内游行示众!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损害了一些外人的生命财产,看不见帝国主义军事的商业的侵略损害了中国人无数生命财产!他们只看见义和团杀人放火的凶暴,看不见帝国主义者强卖鸦片烟、焚毁圆明园、强占胶州湾等更大的凶暴!……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

——摘编自《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向导周报》1924年81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时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并分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参与材料中这次军事行动的军队应该是
A.武昌新军B.国民革命军C.工农红军D.晋冀鲁豫解放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A.北伐战争失败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C.军阀割据混战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北伐军誓词

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材料三   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

——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
10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思考引发了孙中山(     
A.创建黄埔军校B.改组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
C.领导北伐运动D.进行一系列捍卫反对专制的斗争
2020-05-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