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5年,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在广东成立。到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18个省区,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高潮。据此可知(     
A.农民已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力B.中共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C.革命形势推动农民运动发展D.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2 . 1924年孙中山说:“国民党系我创立之民国唯一之政党,而共产党派则为赞成俄国列宁等主义之学者有志一派。国民党员固有加入该派者,然国民党始终为国民党,共产派则为共产派,而为其独特之活动而已,不能必言其互相提携也。”由此可见孙中山(  )
A.反对国共合作B.信仰“列宁主义”
C.尚未把共产党平等对待D.主张国共党外合作
2022-11-16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材料表明孙中山(  )
A.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B.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
C.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D.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
2022-10-3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4 . 下图直观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共和制的发展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国共合作推动第一、二次革命高峰的出现B.第一次低谷是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第二次革命高峰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曲折中走向胜利
2022-10-27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曾担任过黄埔军校军事顾问的苏联人切列潘诺夫回忆,在讨平滇桂联军叛乱的战役中,政府就曾把“军事领导权完全交给了苏联顾问加伦”;后来在江西北伐战场,蒋介石由于指挥无方也曾经“让加伦全权领导作战部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国民革命运动掀起高潮B.革命内部隐藏着危机
C.中国革命受到苏联影响D.土地革命受到苏联影响
6 .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收回时间收回租界强祖国相关事件
1917年8月天津、汉口德国、奥地利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天津、汉口苏联苏联成立
1927年2月汉口、九江英国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镇江英国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2022-07-12更新 | 672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时期口号
1922—1925年“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1925—1927年“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1937—1945年“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1949—1956年“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1978—2001年“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02年以来“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
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
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
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022-05-20更新 | 476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纲要上-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3年,中共中央发出通告:“吾党在此次国民党全国大会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当选一人,望各区会与地方会预商当选之同志,此同志必须政治头脑明晰且有口才,方能在大会中纠正国民党旧的错误观念。”这反映了中共
A.注重国共合作的独立性B.意识到武装起义的必要性
C.准备掌握国民党领导权D.强调建立统一战线紧迫性
2022-04-20更新 | 30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4讲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10 .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022-03-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