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革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2017-12-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B.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C.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
D.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2017-11-24更新 | 166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A.孙中山在多次维护共和斗争失败后思想转变
B.中共在组织工人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后认识提高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心愿
5 . 下面是某国民党要员访问苏联时发表的演说词。他旨在争取苏联
A.支持辛亥革命
B.扶持国民革命
C.援助抗日战争
D.在国共内战中保持中立
6 . 以下材料是民国时期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对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描述。
材料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29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社会主义”,简化为“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1940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科学标准》的表述为“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之发展”。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解析1923年、1929年、1940年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对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表述用词。
2017-10-26更新 | 27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的关于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这一现象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2017-10-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八所重点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7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Ⅱ)
8 .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这做法有利于
A.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B.壮大中国共产党
C.提高工人农民经济地位D.改组中国国民党
9 . 1929年,国民党三大决议称:“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的收入。此举目的在于
A.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全力镇压中共的武装反抗
C.为持久抗日作战略准备
D.试图削弱军阀派系的实力
10 .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2017-08-04更新 | 3789次组卷 | 7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