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
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
2023-04-06更新 | 1538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在某场运动中曾亲笔起草了一份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这场运动
A.青年学生是斗争的主力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还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D.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
2022-01-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实质归一,具有完整的共生特质。中国精神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精神,而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对精神生产和精神指引的领导,逐步建构起的一个具有整体架构的中国精神谱系


——摘编自邹绍清《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谱系中的一种“共生特质”,并予以阐释。(要求:“共生特质”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06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启蒙为目标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在适当条件下遇上批判旧政权的政治运动时,两者便极易一拍即合,彼此支援,而造成浩大的声势。五四运动正是这样。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开展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运动,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

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请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中作者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2020-12-26更新 | 271次组卷 | 77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五四运动前的《新青年》杂志中,民主更多意味着“思想民主”,有着疏离政治的明显倾向。五四运动后,民主转而成为强调人民参与权的“政治民主”,学生、工人和妇女分别从民主概念中找到了罢课、罢工和离开家庭的正当性。这一转变
A.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作用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到了五四的爱国运动,情况大不相同了,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身份却是在校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这里的“破天荒的意义”主要是指
A.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发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下层民众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学者李传斌说: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标志性意义,在那一年,“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不平等条约时代开始走向崩溃,中国真正展开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奋斗,废约运动全面兴起,政府交涉和民众斗争交相呼应。作者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C.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呈现的是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认识(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些认识(        )
时间对五四运动的不同认识(部分)
“五四”后期陈独秀、李大钊基本上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政治运动”分开来谈,希望将五四运动提升到政治运动利社会革新运动的高度来认识。
胡适使用“中国文艺复兴”来描述五四新文化运动。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五四运动”明确定性为“反帝反军阀”的“民族革命运动”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国民党人把“五四运动”定性为“反帝反军阀”的革命运动。
大举命失败后从1930年代末开始,毛泽东以论证“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批判山五四运动激起的“游行”“集会”等“直接行动”的政治参与方式,并以此告诫当前的青年学生,限制他们干预政治。

A.没有超出史学问题的研究范畴B.取决于现实的政治与文化斗争的态势
C.表明至今没有形成权威性认知D.说明五四运动的真实面貌已难以辨认
2020-03-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统练(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0-03-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