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标志性事件,陈独秀曾撰文指出“国民发挥爱国心做政府的后援,这是国家的最大幸事。”李大钊则进一步指出,该事件“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他们评论的事件为
A.武昌起义B.国民大革命C.五四运动D.全民族抗战
2021-05-21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博野中学2021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有作者去函天津《益世报》,批判商家在国旗上贴“大减价”、“八五折”等字样;1922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多次通令实业厅和各地政府,禁止任何商号注册“国旗”商标。这都说明
A.群众爱国运动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转型
B.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
C.民主共和观念普及促进民族国家复兴
D.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冲破传统经商理念
2021-07-01更新 | 5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苦力和劳动者在外乡做事,当然受不着这么许多的帮助。但是,因为苦力和劳动者极大多数都离着家乡很远,并且很难找着工作,所以他们自己也有这种组织,例如上海工人之中的安徽帮、宁波帮、湖北帮……其中商人小官吏等也有加入的,且总是头脑——这也是很自然的,苦力的同乡组织,也要靠“有权有势”的同乡(工头,包探,“有面子的人”)……同乡的帮口,是互相帮助寻找工作,和别派人争夺工作的组织。

——瞿秋白《中国职工运动的问题》

材料二   192315日,在汉口湖北省工团联合会内召开第三次筹备会议,共开了5天,在(中国共产党员)施洋、李汉俊、包惠僧等人协助下起草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章程草案七章31条,规定总工会的宗旨是:“一、改良生活增高地位,谋全体工人的利益,得到共同幸福;二、联络感情实行互助,化除地域界限,排除工人相互的争端;三、增进知识,唤起工人的阶级自觉;四、联络全国各铁路工人,组织全国铁路总工会,并与全国各业工人和世界工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梁玉魁《早期工人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近代新旧工人组织的区别。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型工人组织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毛泽东指出:“(当时)《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道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十年是一个阶段、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了稿。”“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是指
A.中国掀起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B.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飞跃
5 .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2020-12-29更新 | 51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A.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B.以社会的培养改造社会
C.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7 . 某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B.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
C.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D.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


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史实,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实质归一,具有完整的共生特质。中国精神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精神,而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对精神生产和精神指引的领导,逐步建构起的一个具有整体架构的中国精神谱系


——摘编自邹绍清《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谱系中的一种“共生特质”,并予以阐释。(要求:“共生特质”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06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2016-11-27更新 | 2695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固安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