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国际政治背景。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级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各自关注的重点并举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材料三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

大事

1935年5月24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新旧两个时期,体现了中国人前赴后继地救亡图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材料三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两件大事。……民贫国弱的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继承中山先生革命遗愿,且升华之,殚精竭虑,万死不辞,致力于中华之独立,民族之复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奋进前行。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确定、革命道路的探寻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2021-04-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提出的重要主张。依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的根本任务。
4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2021-03-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朋、同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灌输儒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军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

从一品的高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炮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的建军思想与湘军的不同之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赵佳盈《中国近代外交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5-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纪念文章内容
192512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列宁主义就是资本帝国主义专权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消灭帝国主义的唯一武器。”“我们只有站在列宁主义的旗帜之下,实行列宁主义,与全世界的工农阶级联合起来去消灭世界帝国主义。”
19401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社论《纪念世界革命导师—列宁》列宁“是一切被压迫民族的朋友”,“列宁的学说是人类解放的灯塔,照耀着人类解放斗争的道路。

——摘编自胡国胜《革命与象征:民主革命时期“列宁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纪念列宁活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治社会变革不能好高骛远,而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物质基础作为前提和保障。而“那时帝国的最大官僚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始转到共和国方面。更加无情的是,一些人指望尽可能地适合于新制度,并在抹去自己衙门上的“大清”字样之后继续自己旧的活动”。革命阵营由于这些人的加入,革命在中途走向妥协的风险和力量大大增加。

——摘编自周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根本困境及启示》

材料二 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和帝制活动,宣告了民主政治的失败。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护国斗争、护法斗争,但是从建立民主政治的意义来说,这些斗争都是失败的。此后孙中山多次讲,民国已不存在,要改造中国,要进行革命,建立一个新民国,如何进行革命呢?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容纳共产党参加中国革命领导机构,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参加了国民党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工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实现民主政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在屡次失败后为推进中国革命所采取的对策及结果。
2020-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六大党员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变化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陈赓取得了惠州之役的胜利,深受蒋介石欣赏。后来,又在一次溃败的战役中冒死救出蒋介石,并历尽艰险把消息送到接军处,陈赓救蒋的行为成为黄埔军校的佳话。1947年夏,鉴于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决定调陈賡纵队南渡黄河,毛泽东在接见陈赓时说:“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给了敌人致命的一击,把蒋介石吓坏了,现在要你们再吓吓蒋介石,这一次要把他吓疯。”陈赓按照指示在伏牛山展开主力,取得“豫西牵牛”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陈锋、王翰《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赓“救蒋”和“吓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赓“救蒋”和“吓蒋”的历史作用。
2021-02-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