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A.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B.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C.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邱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2017-11-14更新 | 416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10个
师团
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二战时期中美英三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

中国美国英国
伤亡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
3500万人2000多万人62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假设的结局,这一结局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