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1月,晋察冀边区在河北阜平成立。到1940年,边区征收的税种,除了村合理负担、救国公粮、田赋之外,还有工商营业税、烟酒税、印花税、田房契税、出入口税等,难以满足战争形势下财政支出急速扩大的需求。

晋察冀边区政府于1941年开始在边区境内推行统累税,即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并减少了征收次数,但在边区复杂的租佃关系之下统累税征收产生了一些问题。1942年的统累税在税则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标准亩进一步适当做了下调;财产和收入分开计算;降低累进率。实行统累税的最初两年,贫农和中农的统累税负担比较重,因此在随后的减租减息中,边区政府比较强调反对地主的经济剥削,维护农民利益。到减租减息深入开展之后,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边区政府也开始注意到地主的诉求,努力平衡地主与农民的利益,地主也逐渐接受了统累税负担和减租减息政策。1943年的统累税减轻了低地租土地的土地税。一直到抗战结束,晋察冀边区的统累税在各阶层之间的负担情形有了较好的改观。

——摘编自周祖文《统一累进税与减租减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政府、地主与农民——以晋察冀边区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税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4-05-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周易》提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称:“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经史子集各门学问,多为治国安邦的国家安全之学,国家安全始终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追求。历代统治者多遵守“划疆自守,不事远图”“尚武而不黩武”的理念,坚持“守内制外”,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唐太宗更是强调“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

——摘编自刘江永《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安全思想与经验教训》

材料二   清末,清廷逐渐注重以科学的经纬度来测绘精确的边界地图,现蒙古、西藏、新疆同中原地区一起被纳入国家安全的施政范围内。清末有识之士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要“筹自强之计,为安危全局一大关键”,并且对危机下的国家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尝谓中国自南北统一之后,中国之火患,不在内讧,而在外侮。故中国之守备,不在腹地,而在边疆”。于是以洋务派为代表的近代海军建设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论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流变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晚清时期国家推动近代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代各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舶市舶条法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有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科、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史称“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不但各“胡”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农业文明,而且以自己的草原文明影响着汉人,从而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自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罕见的“北人”南下的现象。当时, 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 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

——摘编自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三)》

材料二   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目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主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

——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耳曼人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胡内迁”和日耳曼人迁徙共同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 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7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土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善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及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

——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

材料三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延续了几千年,在这数千年的时间里,虽然王朝更替,但是政治制度还是一朝一朝廷续下来。这种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和在沿袭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阶段性,以及各项具体内容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进行的,这个核心就是皇权。秦统一全国以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和强化,官僚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成为支配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种基本形式。中国长期的封建时代虽然不断经历改朝换代但只是更换皇帝而已。究其原因,实是顽固的人治观念在作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吏的任免、铨选、考课、奖惩等逐渐制度化,其体系之完整,规范之详密,制度之完备,均居于同时期世界的前列。

——摘编自姚伟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2022-05-31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19世纪英法贸易冲突持续了两百年之久,19世纪30年代的中英贸易冲突持续了20年以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与西欧之间的贸易冲突实际持续了15年,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冲突也持续了10年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三次大国贸易冲突期间都发生了战争,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发展冲突难以调和,修昔底德陷阱的成分明显。贸易冲突的背后,是政治经济利益剧烈冲突所致,贸易冲突往往只是守成大国的表面借口,根本上是要维护其原有的地位和利益格局,有效遏制新兴大国的经济崛起和现实挑战。

——摘编自黄汉民、范冬梅《大国崛起中的贸易冲突及其策略选择》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贸易矛盾不断加剧。在整体的较量中,日本处于劣势。日本大量出口货物都是依赖美国市场。若是美日关系破裂,日本的对外经济将严重萎缩,成千上万的出口成品将囤积在仓库,难以找到第二家这样豪放的买主。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政府开始想方设法提高其政治地位,最迫切的目标就是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而这都需要美国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刘思岑《美日贸易战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2018年初,美国针对中国开始挑起贸易争端,不断单方面升级冲突,酿成近30年来烈度罕见的贸易战。2018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命令,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开启了关税战,中国运用关税手段进行反制。20198月,美国商务部宣布把46家华为实体列入管制“实体名单”,华为公司认为,美国此举是利用打压手段来保持技术领先的地位。20198月,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目的是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推动人民币升值,从而减少贸易逆差,促使制造业向美国回流,缓解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

——摘编自柳悰耀、陈琪《大国贸易冲突对比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生的三次国际贸易冲突的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大国贸易冲突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美贸易冲突中日本采取妥协政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美贸易冲突中美国对华采取的遏制手段。你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手段和对策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