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1942年10月,某报刊“择当前重要问题”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参与者“遍及农工商学军政各界及男女老幼同胞”。部分问题与结果统计如下,信息反映出(     

问题

结果(%)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 (99.5)

未置可否(0.5)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69.4)

德国(30.6)

你认为在抗战胜利以前,有无召集国民大会之必要?

有(57.5)

无(42)

未置可否(0.4)

①民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          ②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中国抗战信心
③社会各界呼吁成立国共联合政府   ④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时机已成熟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弹药的来源呈现阶段性的变化。1937—1939年,弹药来源包括购买、缴获和国民政府发给,三个途径稳定而丰盈;1940—1942年,弹药来源为缴获、自造和购买;1943—1945年,弹药的来源是自造、缴获和购买,这三个途径都有所改观。这些变化(     
A.说明抗日根据地经济形势持续好转B.缘于革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
C.有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深受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影响
2023-01-31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8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

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兵力变化统计表

(单位:人)

年份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总兵力合计
193780 00012 000——

92 000

1938156 70025 000——

181 700

1939270 00050 000——

320 000

1940400 000100 000——

500 000

1941305 000135 000——

440 000

1942340 000110 960——

450 960

1943339 000125 8924 500469 392
1944507 620251 39320 730779 743
19451 028 893268 58120 8201 318 294

注:1943年起,增加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兵力统计。

——摘编自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兵力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2022-08-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纲要上-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贵州省境内素来饮酒成风,以苞谷酒为主、高粱酒次之,也有橘子酒和葡萄酒等。抗战全面爆发后,贵州省却鼓励全省人民减少或禁止饮酿酒的同时,还颁布法令法规,从源头上禁止用食粮酿酒,并对违反者给以严重处罚。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州省法令法规严苛B.人口内迁致粮食紧张
C.整顿民风民俗的要求D.国家战备调控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年10月,中共发文纪念辛亥革命,批判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1937年10月,中共在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中,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国民党立场发生转变
C.国共矛盾的彻底消除D.民主革命任务在变化
6 . 1927年10月,中共发表《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揭示了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的反动本质。1937年10月,中共在党内刊物《战斗》刊发“双十特辑”,呼吁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B.中共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C.国共两党阶级立场趋同D.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022-07-07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期末测试题(二)-【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022-08-29更新 | 623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练测
9 .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左”倾路线的正确土地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为党制定了符合全民族当时最高利益的减租减息政策,同样保证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这说明了(       
A.农民问题决定了革命的成败B.毛泽东思想指导了政策调整
C.革命实际促成革命方针变化D.党的农村政策已经日益成熟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材料 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从一个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脉。

1926193119401948
入党誓词内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履从党的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严守秘密,誓不扳党。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谨誓。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后,努力工作,实事求是,服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谨此宣誓。

——摘编自王为街《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入党词变化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说明。(要求:信息明确,说明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07更新 | 22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