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37年9月30日《申报》报道:“此次(上海战区第十五集团军)五十一师夜袭大捷,其勇敢机智,实令国人内心振奋。此非仅前方军人之光荣,亦是全体国民之光荣,其赫赫战绩必将鼓荡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敌斗志。”该报道
A.反映抗战以来的首胜B.表明正面战场击退了沿津浦路南下日军
C.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2021-11-21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
D.电影作品《百团大战》
2019-04-01更新 | 341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上海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伟大的抗战起点,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学术研讨会。下面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

机构或院校学者主要学术观点
复旦大学余子道肯定了九一八抗战作为 14 年抗日战争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重要地位,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与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的标志。
华东师大沈志华梳理九一八事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动与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把握处理国际关系的主动权。
同济大学唐培吉运用大量史料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上海师大苏智良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各国合作抵抗日本法西斯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和亚洲近代史的转折。
上海社科院马军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担当与责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2021年9月17日《新民晚报》改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专家学者们的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须从材料中得出,论题明确,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诗句是
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2021-01-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7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在海外视角栏目中,首次介绍了延安八路军抗战情况,将中国共产党介绍为“真正牵动人心的X因素",“与国民党军队战斗长达十年的军队”。这反映了
A.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B.正面战场已经完全失去价值
C.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明显增强D.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始形成
6 . 关于“14年抗战”的说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31年就开始了。”蒋介石晚年回顾:“第一大耻,已经由14年抗战成功而洗雪”。上述说法
A.具有广泛的海内外共识B.推动国两党再次合作
C.肯定了局部抗战的价值D.赞扬了正面战场的功绩

7 . 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归纳概括、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有何变化?

2017-12-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以上史料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A.1924年B.1931年
C.1937年D.1945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
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0 .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逐步形成、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人在战败后痛定思痛,逐步摆脱传统的狭隘民族骄傲感,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理论和观念,慢慢形成新型的近代民族观念和思想,以慰藉中日甲午战败的亡灵英豪。……此前,中国人没有明确的民族观念和意识,懂得只是上千年的历史传统和社会规范价值与相关文化。在此之后,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观念,促使国人在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问题上加入更多思考,并促进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观念的形成。

——宋羿竺《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觉醒》

材料二:正如陈独秀当时所指出的:“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出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民族观念扩散的趋势,可以从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申报》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中看出端倪。以“民族”一词为例,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1928年、1936年,这一数据增加到1119、1507条;抗战爆发后,随着民族情绪的空前激发,“民族”一词使用频率进一步冲高,1939年达到2369条。

——《经济观察报书评: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期间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材料四:从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来看,它是受西方列强的压迫,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开始逐步觉醒,甲午战败刺激下民族意识觉醒,……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真正实现了全中国各个阶层社会力量的动员。

——房波《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综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论述材料四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