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日本空军以九十四架飞机分五批轰炸后,(全城)处于警报之中,部分大学开始做外迁准备,个别外国驻华大使馆开始转移到军舰上办公,人心惶惶。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敌寇以为反复轰炸,可以逼我迁都或屈服,其实惟有增强我抵抗之决心而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之时,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中国军队正在进行惨烈的淞沪会战
B.德、意、日已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C.日本的生活必需品实行食物配给制
D.北平学生举行反对华北自治游行示威
2022-05-11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3月24日,日军猛攻,守军与敌军进行巷战、肉搏战。……4月4日午夜,守军先锋敢死队分组向敌进袭,冲入敌阵,奋勇异常。敌军仓皇应战,乱作一团。战役持续近一个月,守军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日本精锐部队的进攻,歼敌1万余人,一扫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此次战役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成为了关外抗战的经典战例
C.反映了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D.改变了华北战场的抗战态势
3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体现了共产党人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学说的产生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结果,是这个理性王国在新时代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过几次转向,来到了中国的乡村。

——(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变更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并予以简要解释。结合所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为依托,概述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乡村之前的“几次转向”。
(2)根据材料二,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变迁指出苏维埃运动中心在中国乡村的“变更”(请在地图上标明的四个序号中选择两个序号并进行先后排列)。以此“变更”的核心.任务为突破口分析此“变更”的重大意义,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021-06-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关于“14年抗战”的说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31年就开始了。”蒋介石晚年回顾:“第一大耻,已经由14年抗战成功而洗雪”。上述说法
A.具有广泛的海内外共识B.推动国两党再次合作
C.肯定了局部抗战的价值D.赞扬了正面战场的功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38年7月18日,蒋介石日记云:“鄱阳湖与庐山自宋明以来皆为我民族复兴最后胜利之地。……今次与日寇在鄱阳湖决战,若果得胜利,则为基督在冥冥之中保佑中华复兴之效也。”对于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①陆九渊、王守仁都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
②这篇日记写于广州、武汉失守之后
③此决战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④此决战是枣宜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1-05-12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为抗日根据地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教科书,供抗日小学民众训练及武装部队用。书中处处可见“一·二八”“长城战”“卢沟桥”“空中大战”“义勇军”“宣传队”“海陆空总动员”“上下一条心”“民族抗战”等词语。据此可知,该教科书

①重视民众军事教育   ②宣传全面抗战路线
③属于官方档案记录   ④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平津相继陷落后,淞沪会战进行,日本企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蒋介石面对日本的强势进攻,寄希望于国联和英美,妥协与忍让在蒋介石的思想上占据上风。所以,在抗战的战略与策略上,蒋介石都显得缺乏更多的自信以及支持与民心。在此背景下,中共
A.发表停止国共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
B.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制定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