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3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6月至10月,深入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于1937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以下为该书的内容节选

有两个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他们是从江西走过来的。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老狗说“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老表说“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我们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

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摘编自(美)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发行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2-06-22更新 | 7369次组卷 | 5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38年7月1日,延安《解放》周刊全文刊出《论持久战》,发行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乃至来津。但此后该书多次遭到国民政府和各地军政当局的禁售和扣押,《论持久战》等出版物也难以在边区以外的地区流传。由此可见
A.国民政府坚决坚持片面抗战的路线B.国民党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C.国民政府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D.国共合作抗日尚未落到实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诗歌和报告文学流行于街头巷尾。据时人回忆:“在重庆有雾的两个季节里,那时城市相对来说不会遭到空袭,(业余话剧团)推出了三十多出大型剧目,观众场场爆满。”这种现象的出现
A.以北平的工业整体内迁为基础B.振奋了大后方人民的抗战斗志
C.助推新文化运动逐渐走向深入D.得益于政府对全面抗战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所示(单位:%)。这反映出当时边区
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
465251122
A.各阶级联合政府得以建立B.政权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C.践行了分权制衡民主原则D.受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15更新 | 3951次组卷 | 4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无产阶级要推翻强大而又凶恶的敌人,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就深刻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28年的民主革命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据王德华、侯远长主编《中国统战论纲》整理


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1-05-18更新 | 361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抗战时期广泛发行的《救亡手册》中写道:“在民族危机高于--切,亡国奴的威胁要降临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时,不仅是广大的工农大众,就连资产阶级甚至封建军阀也发现了他们的存亡问题,而逐渐改变他们犹疑畏缩的态度,走到救亡阵线中来。”下列选项和材料中观点相匹配的是
A.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B.全民抵抗保证了抗战胜利
C.民族危机消弭了国内矛盾D.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转变
10 .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五条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该规定有利于
A.粉碎国民党的反共围剿B.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国共两党军事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