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8年5月,毛泽东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到1938年底,敌后国民党各种武装力量约有60多万人,其中正规军30多万人,我军也已发展到18万人。1940年5月湖北枣宜会战期间,国民党大别山游击队进行游击活动,威胁及破坏敌人后方,使敌补给联络发生极大困难。这表明
A.游击战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组成B.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C.敌后战场日益成为抗日的主战场D.国共双方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2022-05-13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抗日战争期间,各阶层民众青年干部妇女有数十万人参加战地服务;在平津、淞沪等地,当地的工人和学生将大批的铁轨、枕木、麻袋等物资运往前线构筑防御工事;海外华侨毁家纾难,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积极组织抗日团体。材料反映了
A.各族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没有落实
C.抗日战争促进了民族大团结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
3 . 阅读下列材料

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上海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伟大的抗战起点,深远的历史影响”的学术研讨会。下面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

机构或院校学者主要学术观点
复旦大学余子道肯定了九一八抗战作为 14 年抗日战争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重要地位,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与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的标志。
华东师大沈志华梳理九一八事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变动与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的国际形势,把握处理国际关系的主动权。
同济大学唐培吉运用大量史料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上海师大苏智良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各国合作抵抗日本法西斯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和亚洲近代史的转折。
上海社科院马军九一八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担当与责任,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2021年9月17日《新民晚报》改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专家学者们的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须从材料中得出,论题明确,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12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1942年初,日本攻占马来西亚后,开始攻打缅甸,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3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府仰光,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日军在占领仰光后,分兵三路北进,右翼英缅军一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七千之众迅速包围英缅军一师。英缅军总司令急电中国远征军,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19日,新38师以1121人的兵力,击败七倍于我国的日军,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轰动了中、英、美三国,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得到西方社会的赞誉。

——摘编自张家德《中国抗日远征史》


(1)根据材料概括仁安羌战役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仁安羌战役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2021-10-07更新 | 4856次组卷 | 38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4月,蒋介石改变了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其反共的立场出发处理与苏联的关系,12月,南京政府单方面宣布与苏联断交。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斯大林深知中国战场的价值,希望中国在抵抗日本方面有所作为。1935年.后,面对日本向华北的不断扩张,中国加大了对苏外交的力度,实行“联苏御日”的方.针。蒋介石特别希望与苏联签订互助条约,但斯大林担心中国无力抵抗日本的全面进攻,坚持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表示愿意在签订这一条约后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当时的局势十分复杂,193611月,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明显指向苏联。193777日,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813日,上海保卫战打响。821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确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此后,苏联开始积极援助中国。

——摘编自左凤荣《中苏在二战中的互助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中苏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2021-09-0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1937年秋漫画家焦心河的作品《拥军》。该漫画揭示了
A.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变化趋势明显B.全民族抗战精神深得民心
C.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D.减租减息政策得到农民拥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共自成立后多使用公元纪年法,如《红色中华》创刊号的报头时间就标注为“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但1938年在汉口创刊发行的《新华日报》等报刊却使用民国纪年。这一变化
A.符合根据地构建标准时间的需求B.旨在规避南京国民政府的历法
C.突出了中共的团结御侮意识D.体现了特殊环境下的反封建斗争
2021-05-25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9 . 关于“14年抗战”的说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31年就开始了。”蒋介石晚年回顾:“第一大耻,已经由14年抗战成功而洗雪”。上述说法
A.具有广泛的海内外共识B.推动国两党再次合作
C.肯定了局部抗战的价值D.赞扬了正面战场的功绩
10 . 陕甘宁边区工业包括属于边区工业骨干的公营工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私营工业,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各阶层人民联合经营的合作社工业、私有个体手工业等,边区政府均采取保护、扶持的政策。这反映边区政府政策
A.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B.适应了各阶级参加边区政府的愿望
C.奠定了敌后战场抗战的物质基础D.形成了国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