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战役的发起者是(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
◆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
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A.东北抗日联军B.八路军
C.新四军D.中国远征军
2023-09-16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提取图1、图2、图3的历史信息,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3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一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4 . 1937年,八路军在山西对日军发动了一场伏击战,歼敌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伏击战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漫画如下图(丁聪作品)日寇自言自语:“怎么遇不着一个中国八路军的斗士?”下列对此漫画评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发挥抗战主军的作用B.日本取得抗战的优势
C.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D.八路军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6 . 1940年,中央西工委在关于蒙回民族问题的两个提纲提出,“必须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去解消回汉矛盾”,回族、蒙古族“在政治上与汉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其主要目的是(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解放战争顺利进行D.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中明确指出,任何破裂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主张都是不许可的。我们和国民党及其他任何派别的统一战线是在实行一定纲领基础上的统一战线。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任何的统一战线,这样的合作就变成无原则的行动,就是投降主义的表现。由此可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可以概括为
A.半自主半独立B.既统一又独立
C.以维护统一合作为主D.坚持独立,绝不退步
9 .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在抗战的最初阶段
A.国共合作消除了两党间的矛盾
B.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C.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较为积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10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