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观点
成厚杰八路军参加了太原会战的全部作战,并参与了会战的组织指挥,与国民党军队混合编组,同处于一个战场。所以八路军在太原失守前的抗日应为正面战场作战
王喆论述了国民党在苏北开辟的敌后游击战场产生.发展和褒落的过程
刘庭华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作用是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的友军作战;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在“1941年挑起中国抗日的重担,上升为主战场,对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
胡德坤日本对中共敌后战场“治安战”的失败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将日本拖入中日持久战泥潭而使日本不能脱身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日本侵华战争遭到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菊池一隆全民族性的游击战对中国最终战胜日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于耀洲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其地位与作用下降了,但仍然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战场

——摘编自光新伟《近五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郭永虎等《近十年来学界关于抗日战争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提取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抗日战争战场问题,自拟论题,并做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共文委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普遍开设近代世界史与中国革命史课程,教材由马克思主义史学小组编写,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动力等内容;八路军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战士学习历史。据此可知,当时
A.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国民教育B.抗日根据地教育体系完备
C.历史教育成为文化工作重心D.中共重视文化领域的抗战
2022-03-22更新 | 340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协作体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38年3月国民党通过《战时土地政策案》,提出地租额不得超过地价百分之七的战时土地政策大纲。这些做法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满足了农民的迫切要求
C.推动了国共的二次合作D.顺应了社会矛盾的变化
2021-12-18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南联合大学仅存在八年(1938—1946年),但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材料二   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梅贻琦教授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经常夹着讲义逃警报,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

材料三   八年间,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南联大创办的原因。据材料二,概括西南联大的办学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西南联大的主要贡献及宝贵的精神遗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8年正式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此分析
A.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B.使全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
C.重申了中国人民联合的重要性D.强调了兵农是战争胜利之根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陕甘宁边区的许多乡镇、村庄都建起了《解放日报》读报小组,由工农兵通讯员、各级工作人员与知识分子带领读报。到1944年,边区有1万多群众加入读报组。读报组的设立旨在
A.践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提高民众政治觉悟
C.动员人民反抗国民党统治D.宣传土地改革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抗日战争时期“持久战”概念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当时中共中央
时间出处内容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持久战”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持久战”作为全国实行的战略总方针
1938年5月毛泽东《论持久战》演讲系统阐述了“持久战”
A.纠正了国民政府的投降倾向B.争取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C.肯定了东北抗战的重要作用D.对抗日战争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8 . 1937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祭文中有“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等语。这表明
A.日本全面侵华加快国共合作B.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C.文化认同是国共合作的标志D.合作抗日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诉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转变为重视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5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021-08-29更新 | 361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高三上学期期初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10 . 传承红色文化,致敬建党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公布了300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按国家统计局东、中、西地带划分标准进行汇总,列表如下:

全国重点红色景区合计
东部地区北京7;天津3;河北8;辽宁6;上海1
江苏5;浙江5;福建5;山东8;广东3
海南1;广西3
中部地区山西6;吉林3;黑龙江3;安徽5;江西8
河南1;内蒙古2;湖北4;湖南8
西部地区重庆1;四川5;贵州3;云南2;西藏1
陕西5;甘肃4;青海1;宁夏3;新疆3
提取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空间分布信息,指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呈现的特征,并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阐释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