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37年1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放弃苏维埃制度、放弃普遍没收地主土地和将苏维埃政府改为人民革命政府、将红军改为人民革命军的重要主张。这些指令(     
A.体现了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B.指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方向
C.迫使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调整D.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2023-05-14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作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和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等四项保证。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囿于形势暂时放弃民主革命领导权B.制定政策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
C.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D.提出赢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2022-09-09更新 | 789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7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在海外视角栏目中,首次介绍了延安八路军抗战情况,将中国共产党介绍为“真正牵动人心的X因素”。此后,关于共产党的零散报道陆续出现在《时代》周刊上。这反映了
A.美国转向援助陕甘宁边区B.正面战场已经完全失去价值
C.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增强D.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022-02-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三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材料四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政治体制的主要举措。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选举权的规定。以下理解正确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凡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群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宗教,皆为苏维埃共和国公民;16岁以上者均享有苏维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除外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16周岁(后改为18周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之区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卖国贼除外
①党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②扩大了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
③政权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④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1-05-09更新 | 359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B.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2019-08-27更新 | 243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
A.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2019-08-07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8 . 下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这一时期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的政治追求
C.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
D.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主要目的是
A.援救被围英军
B.配合英美军队
C.确保滇缅公路畅通
D.解放缅甸、泰国
2019-06-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区大港区太平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2019-01-30更新 | 4069次组卷 | 6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区大港区太平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