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2022-06-09更新 | 10760次组卷 | 105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4也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战区内学校处理办法》,要求战区各学校内迁,并对迁移学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这一举措
A.保存培养了持久抗战的人才B.推动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C.避免了后方遭到战火的摧残D.促使青年学生成为抗战主力
3 . 下表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的土地买卖关系情况表(单位:亩)。这一情况表明
阶层卖土地数卖出百分比买土地数买入百分比
工人40.1129.801.35
雇农7.30.2(弱)102.154.63(强)
贫农492.4613.4(强)669.8930.396
中农765.020.93(弱)1192.1854.1(弱)
富农1061.3329.06(强)113.775.16(强)
地主1320.6136.13(强)35.251.59
小工商业者4.500.12(强)60.702.71(强)

A.农民封建租税负担沉重B.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C.全面抗战路线已经形成D.中共开创了敌后抗战新局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24日。作战双方是中方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与日方第11军。这次会战,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展开防御作战。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以夜袭、伏击、侧击、截击等多种方法逐步消耗敌军,消磨锐气,然后再使用优势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对敌方部队予以歼灭。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包围攻城的日十一军。日将阿南惟几仍然错误命令继续攻打长沙,从而在既无援兵又无补给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只好强行突围。1月16日,会战以中方胜利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1)结合材料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前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军队及胜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2021-08-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8年,周恩来曾撰文说:孙先生联合革命团体组成同盟会,联络会党,联合立宪派中革命分子,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他主要意图是
A.纪念辛亥革命胜利B.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C.加强抗日力量联合D.宣传革命统一战线
2021-08-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是反映陕甘宁边区生活面貌的木刻版画。据此可知,这些木刻版板画
A.鼓励民众提升素养积极抗战B.倡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宣传军民合作共同保家卫国D.折射出政府注重生产保障民生
2021-05-03更新 | 375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这表明
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
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
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
8 . 1937年8月,云南提出修建滇缅公路计划,得到中央大力支持。1938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车,成为了战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滇缅公路的修建
A.减轻了英美在欧洲战场的压力
B.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为抗战战略相持发挥重要作用
D.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产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所示。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出版了《国史大纲》,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少数民族?在取材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这样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反映出作者
A.忧患的民族意识
B.抗战必胜的信心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狭隘的史学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