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 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 .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

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3)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020-11-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权建设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30年,农村红色政权遍及十多个省份,红军及地方革命武装达十万人,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二百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重新调整划分了行政区域,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发挥了加强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等

材料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华苏维埃政权继续延续和发展。1935年,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代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的职能。西北办事处的成立,实现了陕甘宁苏区内原来几块根据地领导权的统一,为后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结束和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开始。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期”,逐步改变了对地主和富农的政策,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各阶级抗日的积极性。

——贺永泰《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条件,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苏维埃政权发生了哪些转变?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
4 . 2018年12月,习近平主席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开国初,太祖赵匡胤即颁布《盗窃律》等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

——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

——据《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予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初反腐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一现象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概括陕甘宁边区的廉政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原件                      图三《辛丑条约》

材料二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中国共产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图一、二、三签订于哪三场战争之后?并分别写出三场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
(2)简要说明材料二中”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主要史实(从国民党、中共、少数民族三方面举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意义。
2020-01-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何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2)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简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2020-01-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国共合作与对抗的史实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8-12-2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是革命与战争交织的世纪,列宁曾说,“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保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阶段。
军事关键抗战开始时,红军总数3.2万人,结束时仅八路军、新四军有127万人,各解放区民兵近269万人。
经济后盾抗日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渡过了难关,保存了革命实力。

——节选自《抗日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争”和“革命”分别指什么事件?并用史实说明两者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崭新的阶段”是指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俄国所爆发的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
材料二: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
(1)分析两则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则材料中的相似主张。
(2) 两则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各起怎样的作用?

(2)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018-01-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