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纪念中国全面抗战开始,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

——摘编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中国邮政发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邮票(小型张)


(邮票中文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2014年12月13日落成)铭文(节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纪念馆最有可能建在哪座城市?指出该纪念馆正前方广场草坪这一设计的寓意。
(2)材料二中纪念邮票展现了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寓意。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卅万亡灵,饮恨江城”的事件名称及爆发时间。分别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各一个战役说明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英雄气概。
(4)如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你认为哪一句最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5)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会怎样践行抗战的精神?
2019-11-1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历史必修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引自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3 .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揭穿谎言】

材料一   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   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   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三中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材料四中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4 .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4个多月内,占领东北三省并扶植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1937年7月7日夜,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到1945年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华中、华南以及台湾,共26省1500余县市,国土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造成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5600余亿美元。

——摘编自胡德坤《中日战争史》

材料二   日本右翼势力言论:日本自民党“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会长奥野诚亮宣称:“大东亚战争是自卫战争,日本当时没有侵略意图,虽然曾经与英美交战,但并没有打算侵略亚洲”。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也曾说:“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当时日本真心想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公然叫嚣:“人们都说日本(在南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这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一直要污损日本的形象”。日本右翼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导致日本先后三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将“侵略”改成“进入”,把“帝国主义战争”改成“大东亚战争”。

——摘自王向远《日本右翼言论批判>


(1)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右翼势力言论的核心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
5 .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我国多地纷纷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某校高中学生也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请你参与到活动中去。
(1)请你为此次年级活动拟定一个简明适宜的主题。
(2)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其实,早在1894年日本已经对中国进行过一次残忍的大屠杀,请写出那次大屠杀的地点。
(3)南京,这个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屡屡出现,几乎成了近代中国的缩影。请你列举除了南京大屠杀以外在此发生的两件历史大事,并各作50字左右的简介。
(4)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中的一次悲剧,好在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同学们对胜利的原因十分感兴趣,于是上网查找到了下面一则资料,请你认真阅读后作出评论。

抗日战争战胜利后的元宵节,重庆一家报纸就抗战胜利的原因出了一个谜语,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最后的谜底答案丰富多彩:屈原、苏武、蒋干、共工……当时的解释分别是“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联出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的功劳”……这些答案和解释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胜利的原因。

2019-06-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一1937年南京浩劫》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其他罪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7 .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和一系列纪念活动。令人愤慨的是,安倍政府对这段历史闪烁其词,混淆视听,使得中日历史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日本在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已经在政治层面触及战争责任问题,表示了“深刻的反省”。但由于部分日本政治家经常发出否认侵略战争责任,坚持战争时期历史认识的“妄言”,在国际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让人们感到战后的日本社会似乎没有发生变化……日本反省战争责任的政治任务并未完全结束。

材料二   对中日两国民众来说,关于战争历史集体记忆最深刻的侧面都是战争中的被害……两国民众关于战争的历史记忆毫无疑问都是事实,但是并不对称……日本人在加害责任缺乏反省的情况下,强调自己的“被害体验”,不可能得到被害国中国民众的广泛理解,也不可能了解同一历史过程战争被害国国民的体验。

材料三   中国历史学界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进行研究时,比较关注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力图挖掘表面上看似孤立的现象背后的东西……。而日本的历史学者即使承认战争的侵略性,更注重研究的则是诸多事件发生时具体的客观原因和偶然因素。

——以上材料摘编自步平《再论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造成中日历史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民众而言,抗战中最痛彻的被害记忆有哪些?为什么中国民众不认同日本人的“被害体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学者会挖掘哪些日本侵华事件之间的关联?针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你认为中国学者在研究方向上应该如何应对?
(4)在上述材料中,作者分别是从哪三个层面分析中日历史问题的?

2019-06-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油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材料二   “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跨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在敌人侵害下,中国只要有一处自由场所,国民政府将依然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存在!”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迁都声明》


(2)材料二中《宣言》发布的背景是什么?这份《迁都声明》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材料三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词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3)材料三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哪些含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史的时代主题。
2020-05-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全国·高考模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给你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2)图二针对什么史实?你有何感受?
(3)图三给我们什么警示?我们应如何对待?
2019-02-17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检测(二)-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10 . 近年来钓鱼岛事件再次引发了中日之间摩擦与博弈,严重影响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摘自某条约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945年《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扣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判断该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一场战争的产物?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日本对外宣战的理由。
(3)材料三中推动日本深刻反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日关系改善对国际关系有何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实现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