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1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制定了努力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毛泽东指出,节约是一切工作机关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尤其要注意。这说明
A.国民党抗战趋于消极B.日本经济掠夺加剧
C.根据地面临较大困难D.国共合作出现裂痕
2022-04-24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百年,中国最迫切需求的是民族自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与时俱进,探索民族自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我党党纲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

——中共一大纲领(1921年)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纲领(1922年)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已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   近代世界各国革命形势比较

国家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结果民众参与度外力依赖度激烈程度
英国社会上层精英利益分配问题社会权利上层分配
美国社会上层精英独立、统一、自由、平等权力从宗主国转移到邦联
中国国民党中间层偏上统一、独立、强国推翻旧政权
中国共产党社会下层统一、独立、强国、均富推翻旧政权

——据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比于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民族自决的角度思考,两个纲领共同体现了什么价值追求?
(2)中共在“三大”上做出了什么重要决策?纵观中共对民族自决之路的探索,体现其什么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与西方革命相比,中国革命呈现出什么特点?
2022-02-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4 .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日军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这反映出
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C.日本倾巢出动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4年,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力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向国际社会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有利于
A.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扩大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2021-02-09更新 | 21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广东省化州市官桥中学高考模拟(五)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到美国,这让他们极为不安。第一份由美国人撰写的针对中国城的详细报道,也许就出自马克.吐温之手。他所观测的中国,混合了茫然、哀伤与恼怒。当他一面抗议似乎含有种族歧视味道的社会风气时,一面却又不自觉地表现出了歧视的态度。

赛珍珠的长篇重说《大地》三部曲正面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与土地的关系。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许许多多美国人正是通过赛珍珠的小说了解到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囊相助。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走访。三个月后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此书在英国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红军的伟大形象被树立起来,一批批年轻人从各地开赴延安。美国总统罗斯福读这本书后,三次约见斯诺,听他讲述对中共的视察情况,并调整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摘编自张威《1930—1980,中国形象的世纪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凝聚中国人民大团结力量实现了中国梦的史实有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
2020-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0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0%。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统一累进税制的实施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等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
A.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
B.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
C.国民党利用美英抵制日本
D.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2018-09-26更新 | 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大联盟学校2018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A.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2017-10-3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化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