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媒体笔下的华人形象(1820-1948年)

美国早期华人正面形象
(1820-1848年)
中泰混血连体兄弟昂和昌1829年到达美国,于1839年定居北卡罗来纳州,在那里娶妻生子。他们融入美国南方的生活,经营种植园,拥有33名黑奴,追求财富。昂和昌在当地居民的眼中,虽然身体畸形,但不失为是精明能干的商人,是慷慨的好邻居。
美国华工的负面形象
(1849-1882年)
《波士顿先驱报》等报纸报道华人聚众吸鸦片、斗殴、赌博、缺乏家庭价值观,他们自成小社会、不学习英语语言、不遵守美国排队秩序、不着美国风格的衣服,对成为美国公民、获得投票权利不感兴趣。
蒋介石夫妇是美国的影子的形象
(1931-1948年)
在时代公司的报道中,蒋介石英明、睿智、着装得体,坚持每日研读《圣经》。《时代》周刊还将1942年蒋介石的困境类比1777年乔治·华盛顿在福吉谷的艰难。《时代》周刊数次让宋美龄登上其封面一展风采,还特别强调宋美龄讲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在时代公司对宋美龄的赞扬声中,读者看到的完全是一个美国女性,除了她拥有东方面容外。

——摘编自程玲《美国媒体眼中的华人形象及其成因(1820-1948)》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将皖省的团练加以改编,于1862年组建了淮军。淮军将领不是乡党、亲故,即系父子、兄弟。咸同之际,太平军向江浙胜利进军,淮军进入上海前线。西方列强为了自身利益,连续不断地向淮军提供巨额低息贷款,并每月拿出十几万两白银作为淮军军费。淮军雇用外国军官当“教练”,操练不仅“阵法用泰西”,就是“鸣角出令皆夷语”。李鸿章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武备学堂,以便于在淮军各营密布其心腹。北洋宿将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几十人都出身于此学堂。

——摘编自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材料二   1937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因受国民党干涉而取消了的政治委员制度。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八路军积极协调党政军民各组织间的关系,广泛深入地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面对正面战场的失利造成的国内悲观情绪,1940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共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自1942年起,八路军进行了整风,广大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收复华北、东北大片国土,先后牺牲34万余人。至抗战结束,八路军总兵力达102万余人。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淮军创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淮军相比八路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八路军抗战的历史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78日,中国共产党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材料二 在经过十四年抗战以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说说你对材料二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和中国西部的工业不是政府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不是沿海沿江地区工业向西部的拓展和转移,而是沿海沿江工业较发达地区来必避免占领而发生的带有明显避难、位移和抗敌性,是靠“战争之手"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这种特殊性虽然可以一时刺激西部地区的近代工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可能正常、稳定和有步球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抗战时期西部工业发展虽有虽有战争强化的假本繁荣,但也推动社会进步,为日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创设一些条件和留下一定的基础,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摘自《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还及其对大后方工业的影响》(诸葛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井销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历史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组织学生参观某抗日战争纪念馆,同学们看到了以下四张照片:



日军炮击东北军兵营

日军炮轰宛平城

南京街头被日本军队虐杀的中国人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需注明时间和事件名称)
2021-01-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求。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四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立,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日本侵略者对当时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8 . 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解读要求: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2021-01-0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像为慈禧太后搞“万寿庆典”,官员们竟随意挪用海军建设的军费,大肆挥霍,导致燃料、弹药极度紧缺,北洋舰老化却无钱按原计划购新舰。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不断削减军费预算。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准备严重不足的中国早已注定损失惨重。

——摘编自《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欧洲反法西斯的战争不同,欧洲有很多国家参战,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与日寇奋战14年之久,历时最长,又几乎是独撑东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地位显著。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对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敌伪军170多万;连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击毙、打伤、俘获日军共250多万人,超过美、英、苏消灭的日军总和;日军总兵力的2/3被牵制在中国。

——摘编自薛红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前提和重要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中日战争给你带来的启示。
10 . 望纵横捭阖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瞩目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材料二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韩疾祥《前线》杂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努力。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