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二战初期,无论英国还是美国,都没有把蒋介石当作真正的平等伙伴,也没有把中国视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场。194112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以“完成我等共同抗敌力量之联系与合作”。194215日,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战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暴动推翻地主阶级政权后,须立刻没收一切地主土豪及福会【公】堂等田地(不论典当卖绝一概没收),归农民代表会或农民协会分配。

——1929年《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

材料二   政府法令应有两方面的规定。不应畸轻畸重。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一方面要规定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仍属于地主,地主依法有对自己土地出卖、出典,抵押及作其他处置之权,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当地主做这些处置之时,必须顾及农民的生活。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1)指出材料一、二土地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土地政策实施的历史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正当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开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抗战中,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66次,重要战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60万人战死沙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引自《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起,海外华侨呼呼团结抗日声浪迭起。他们在世界各地通过发行报刊、组织集会、戏剧演讲、募集钱物、战地采访等形式,为动员团结抗战、争取国际声援、掲露日寇罪行奔走呼号。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计途13亿元,侨江达95亿元以上,占抗战期间中国军费的3/4。华侨共投资16亿元回国创办军需企业,缓解战时经济困难,解决战区药品奇缺等问题。海外侨胞还捐献了大量飞机、坦克、车辆、服装、药品等各类物资。这为支撑战时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也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心。成千上万华侨青年教然回国服务,中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多数壮烈牺牲。滇缅公路上的司机和修理工多数是华侨,他们冒着枪林弹雨,40多万吨战略物资运送前线,其中1800多名华侨机工为国捐躯。

——摘编自裘援平《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华侨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抗战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2021-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对外战争不太一样,甲午中日战争,从物的层面来说,中国是有能力与日本抗衡的。但由于方略失当,指挥失误以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中国战败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摘编自《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改善。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意大利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建交。1971年10月日本再次伙同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果失败。1971年、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分别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冲击。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迫使日本政府必须在对华政策上改弦易辙,否则不但不能孤立中国,反而使自身变成被孤立者。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为中日友好交流拉开了新的序幕,也为亚洲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安装上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安全阀。

——摘编自田桓《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利条件,并就维持中日关系的长期发展谈谈你的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军民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约占日军在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日本投降前夕海外兵力的分布情况


材料二美国华盛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惠秋说,中国与美英苏等国一起参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包括《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的制定,中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标志着战后国际秩序的最终确立,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集中体现,其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中国、法国、苏联、美国、英国。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继业等《中国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值得永远铭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看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像为慈禧太后搞“万寿庆典”,官员们竟随意挪用海军建设的军费,大肆挥霍,导致燃料、弹药极度紧缺,北洋舰老化却无钱按原计划购新舰。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不断削减军费预算。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准备严重不足的中国早已注定损失惨重。

——摘编自《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欧洲反法西斯的战争不同,欧洲有很多国家参战,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与日寇奋战14年之久,历时最长,又几乎是独撑东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地位显著。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对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敌伪军170多万;连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击毙、打伤、俘获日军共250多万人,超过美、英、苏消灭的日军总和;日军总兵力的2/3被牵制在中国。

——摘编自薛红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前提和重要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中日战争给你带来的启示。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遭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材料四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的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发表国民政府的《自卫抗战声明书》的背景,之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自卫行动?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2020-03-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不但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战争前的中国虽然已经拥有一批近代工业,虽然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来说,势力还是弱小的。战前的清政府,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自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使得中国海军实力与日本海军有明显的差距,最终这场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摘编自茂华、李万涛《甲午中日战争的外部因素浅析》

材料二   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七七事变前后,在民族危急关头和人民的一致要求下,国共两党放下恩怨,并将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努力团结在一起。在敌强我弱的抗日背景下,抗日战争势必是一场持久战,中共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由于游击战的不断胜利,游击队后来逐渐成为正规军,肩负起抗日战争的重任。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共产党派出医疗队,英美等国则通过媒体报道等,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最终,日本穷途末路,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材料三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张,高层往来几乎完全中断,两国民众的相互好感度也陷入低谷。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不到10%,而感到“很不亲近”和“不亲近”者则高达50%以上,钓鱼岛、台湾问题等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但是中日经贸关系一直保持较为快速的发展,“当两国关系出现尖锐问题,民间友好人士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丹《影响中日关系之因与改善中日关系之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
2020-03-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三省沧亡之后,热河亡了,异东亡了,察哈尔亡了,内蒙古又亡了,整个华北将不保了,无数的同胞卖了,无数的财产弃了…不抵抗主义不但断送了八百多万方里土地,四五千万的同胞,并且贻我中华民族万世之羞!……如此不抵抗下去,不到十年使会亡国,五十年后我们的子孙只配做奴隶牛马

----1936年《故亡言论集》

材料二 抗战中的英雄,既有共产党,也有国民党,这是一场全民族团结的抗战。然而,现在社会上却存在一些这样的认识,指责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游而不击”“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

材料三 它以极为深重的民族苦难这种特殊方式靡砺了中华民族在百年积弱中目英靡的精神,用血与火重塑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溶火重生

----刘亚洲:《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2015年8月3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材把“八年抗战”的表述改为“十四年抗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国共两党抗战的事例各一件,并分析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