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2024·四川·三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4年春夏之交,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此时,出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美国政府认为有必要使国共双方实现某种形式的联合。1944年7、8月间,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访问,从而开始了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接触。1944年9月,中共派使者会见史迪威,表达了共同反抗法西斯的意愿。使团向美国政府发出报告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中共根据她的情况,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在政治、军事上支援延安,认为美国的援助能制止内战,并能防止中共倒向苏联一边。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接近最后胜利,基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美国认为必须加强蒋介石的统治,扶助蒋介石统一中国1945年4月,赫尔利在华盛顿公开发表声明,美国政府只同国民党合作,不同共产党合作。

——据胡大泽《评述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美国对中共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政策。
2024-05-1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材料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治理中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措施。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窑堡会议决议之所以能够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乡村中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要求抗日。1932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就指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随后又注意到法西斯势力在某些国家兴起,并逐步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摘编自张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不得摘抄原文,否则0分)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了。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请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几次战役的名称及意义。(不少于三个)
(2)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什么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2年欧洲战场压力巨大,亚洲战场也亟待盟军投入更大力量。由于美国军力投向偏重欧洲,大批战斗机在欧洲和北非作战,驼峰航线得不到足够的护航战斗机,而日机在缅北拦截,盟国运输机群损失惨重。为了躲开日机截击许多运输机不得不绕开缅甸,不仅使距离比以前的直线距离拉长了将近一倍,而且还必须接受恶劣天气和险峻地形的挑战,飞机失事率非常高。由于任务重,损耗大,每投出一吨炸弹,随之消耗的物资就达18吨。通过这条航线,盟国援助了国民政府大量物资,彻底粉碎了日军大规模的封锁。也使陈纳德的“飞虎队”和中国空军得以维持并且不断壮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对艰苦抗战的中国政府及军民特别是在大西南民众的起到了稳定作用,也使偏安一隅的重庆政府看到了一线希望而没有投降。正因为中国战场拖住了大量日军,才大大减轻了英美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5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驼峰航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价值。
2023-0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封锁中国沿海,云南省主席龙云建议即刻修筑滇缅公路以接受外援,这一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完全赞同。云南沿线各县行政长官亲督施工,彝、汉等十个民族“每天出勤不下数十万人轮班昼夜赶修”,他们自带口粮,风餐露宿,没有机械施工,全凭双手和血汗修筑,最后死亡民工达3000多人。19388月,滇缅公路修通。美驻华大使詹森在考察后发表谈话:“滇缅公路选线适当……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通车三年中,运输外援战略物资22.15万吨,装备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中国的矿产品等通过滇缅公路运到仰光,销往东南亚、英国等,获得了不少外汇。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开通后,国际运输量大增,促成了云南汽车运输业、修理业的发展,云南逐渐成为大西南的经济、文化和交通运输的枢纽。

——摘编自程利《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滇缅公路能在最短时间内修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0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极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顺应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变迁和历史发展大势,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摘编自《党建杂志》2021.8.9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
(2)以中国当代史的两个史实,简要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并制定党的方针政策的。
2022-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