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中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论证。
2022-08-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12月24日。作战双方是中方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所统帅的国民革命军与日方第11军。这次会战,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展开防御作战。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在战役指导上,国军方面以夜袭、伏击、侧击、截击等多种方法逐步消耗敌军,消磨锐气,然后再使用优势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对敌方部队予以歼灭。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包围攻城的日十一军。日将阿南惟几仍然错误命令继续攻打长沙,从而在既无援兵又无补给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只好强行突围。1月16日,会战以中方胜利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


(1)结合材料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前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军队及胜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2021-08-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北抗联各部的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取得某些进展,但并没有避免严重的牺牲与损失,抗联总人数持续减少……由于边界接壤,抗联很早就同苏联远东军建立了联系。1939年以前,抗联同远东军的关系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以很高热情希望得到远东军的帮助。然而,远东军对抗联的需要采取消极态度,并加以多方面的限制。19381月,赵尚志率部在萝北一带作战失利,为求得远东军支援和寻找中央关系,赵尚志不得不率队退入苏境。当时远东军把赵尚志扣押起来,把其所率千余人队伍解除武装,人员遣散新疆……远东军希望同抗联合作是在1940年初以后,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远东军对抗联由原来较为冷漠的态度,转而变得热情和期望合作,并采取了一些实际步骤。

——摘编自高树桥《论东北抗联与远东军的合作及其结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东军对于抗联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抗联与远东军的合作产生的影响。

4 . 材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加紧策划建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权,并对重庆国民政府进行诱降。1940年夏,日本乘德国军队在欧洲迅速推进,英、美无力东顾的机会,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除去其南进的后顾之忧。为了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所属各级部队105个团约20余万人利用在华北地区的群众优势,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死、毙伤、俘虏日伪军46000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团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团大战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12月,习近平主席指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卷八十三

材料二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予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的廉政措施,并简析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0-03-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10月,一场主要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宜昌大撤退开始。在预定的40天内,这场举世瞩目的大撤退使民生公司付出了重大代价。16艘轮船被日寇击沉,16名工献出了生命,61名员工受伤致残。但是,他们做出的成绩是巨大的。从宜昌抢运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600多家工厂,数以万计的抢运入川的专家、技术工人,以及十多万吨物资设备,很快就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区,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工业命脉,保存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实力、政治实体、工业命脉、教育传承和文化、商业事业的精华,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摘编自徐文杰《世界知识》

材料二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4日历时九天,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总共有 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阵亡,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

——蒂佩尔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撤退相同的时代背景,比较“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大撤退的历史作用。(不得抄材料)
2020-02-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政府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复兴思潮大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累)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摘编自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

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麟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材料四   “这个方案无疑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大道。”

——摘编自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4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吴钊发出的“呼吁”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民族复兴“抱乐观”态度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能说明此理由的主要史实。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蒋梦麟和萧一山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们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共同点。
2019-08-1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日本是中国重要的邻邦,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摩擦冲突不断,政府间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政府与大清帝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与中华民国政府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施行自卫,抵抗暴力。

……中国以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三 日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抵抗暴力”采取了哪些积极举措?
(3)材料三反映出中日外交关系的什么情况?结合所学指出该关系建立的背原因。
2019-06-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开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了200余次重大会战,大小战斗近20余万起,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中国战场不仅牵制、打击了日军,成为太平洋的主战场,也在战略上支援和策应了欧洲战场。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比较努力”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