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

——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12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1942年初,日本攻占马来西亚后,开始攻打缅甸,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有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3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府仰光,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集合中国精锐力量的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向缅甸进发。

日军在占领仰光后,分兵三路北进,右翼英缅军一师放弃马格威北撤,改守仁安羌,日军以七千之众迅速包围英缅军一师。英缅军总司令急电中国远征军,请求支援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419日,新38师以1121人的兵力,击败七倍于我国的日军,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消息传出,轰动了中、英、美三国,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得到西方社会的赞誉。

——摘编自张家德《中国抗日远征史》


(1)根据材料概括仁安羌战役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仁安羌战役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1937年,日军与苏军的“边界”纠纷与冲突不断发生。19387月,在中、苏、朝交界处的张鼓峰地区发生了苏日军事冲突。729日,日军依据“边境纠纷处理纲要”,攻击张鼓峰地区的苏军,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战斗。日军进攻未经日本参谋本部和天皇的批准,“当时日本陆军正在中国大陆准备汉口战役,它(日本)想方设法避免兵力在苏联正面被牵制住。”日方主动提出停战,日军“所属各部队很快撤出直到停战时扼守的战线”,苏军“完全控制了日军在实现停战时所维持的战线”,夺占了张鼓峰地区。张鼓峰战役发生后,日军封锁了图们江航道,中断了中国出海活动。

——摘编自王春良《简论1935-1945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鼓峰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鼓峰战役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抗日战争艰难时期,云南不仅承接由沿海迁来的工业企业和军工厂,还接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办的西南联合大学等文化教育单位。受宋美龄委托,美国退役上尉陈纳德组建的援华飞虎队,以昆明巫家坝机场为基地,首次展威就击落击伤偷袭的日本空军飞机10架。后连续战斗,在中缅上空共击落击伤日本战机2600架。云南作为大后方唯一的对外战略通道,以立体型、多维性支援抗日战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攻陷缅甸后,立刻把魔爪伸向滇西,妄图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侵占整个云南,进而威逼重庆。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滇西抗战中,云南人民做出了难以估量的重大贡献与牺牲,应永远彪炳青史。

——摘编自郭来喜《抗日战争艰难期云南人民的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滇西的背景。
(2)根据材料,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各族人民的贡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侵华前,太行地区手工业较发达,各地就地取材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造纸、熬盐、采药、酿造、陶瓷、皮革、丝织、草帽、竹业等,几乎遍布太行区各县。但日伪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军事扫荡使太行抗日根据地手工业种类减少、规模缩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根据地政府开始推行互助组、合作社这种新的生产模式,重新整合劳力资源;对有重大发明及创新者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举办生产展览会宣传技术创新,将手工业工人、技术人员组队研究技术改进。采用公私联营、开办训练班、奖励劳动英雄的方式以提高群众生产能力和生产积极性。

——摘编自岳谦厚、赵智荣《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业改革》

材料二   1943年到1946年期间,整个太行山地区发生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建设陷入了举步维艰的阶段,生产极度落后。太行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展示了自身的聪明和智慧,克服了经济困难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地实现自给自足,促使了整个太行地区的经济恢复。

——王帅《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展手工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展手工业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重庆作为长江流域贸易往来的转运中心,一直承担着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粮、棉、糖、盐等物资转运到长江中下游的任务。为了便于木筏停靠,在一些沿江开阔地形成了早期码头。重庆开埠后,洋货进口总值从1875年的15600国币增加到1945年的29551000国币,土货出口如猪秦、药材、蚕丝等占主导地位。民国建立后,新建了储奇门、金紫门等新型码头以供轮船运输。为方便停泊和微博装卸运输,一些码头开始分工,如菜园坝码头主要运输粮食,临江门码头主要运输糖类。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实业家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在川江航线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材料二 码头工人的豪爽、粗犷、江湖气和移民文化、商业文化的碰撞,催生出了与众不同的重庆码头文化。抗战爆发后,不计其数的抗战物资和抗日将士从重庆码头出发,运往各个战区。同时,近80万外省人口也从码头上岸,逐渐融入重庆生活,其中不乏张恨水、老舍等文学大家。原本擅长描写才子佳人的张恨水创作出了不少带有侠义气、烟火气的作品,视野更加广阔,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中对北京市民文化的审视和对创作素材的扩充,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对重庆本土码头文化的观察和反思。

——摘编自《重庆码头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开埠前后码头航运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重庆码头文化历史价值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日军占领南京后,国民政府驻节武汉,武汉成为抗战的临时首都。日本大本营认为,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中国”“只要控制了中原地区,实质上即是统治了全中国”‘武汉是国共两党的结合点,只为此也必须占领武汉,这样就可能产生两党分裂,把民族矛盾转成主义的对立,于是在组织徐州会战的同时便开始策划攻占武汉,计划集中国力直接解决中国事变,力争在年内达到战争目的,将中国军队的主力歼灭在武汉,再扶持成立伪政权,至少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日本政府于41日发布《国家总动员法》,全力开启战争机器二日本内阁于1938615日举行御前会议并下达了攻占汉口的命令。日军对军力进行了调整,将第2军、第11军编八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集结于华中地区的日军共有14个师团,其中直接参加进攻武汉的日军有9个师团以上,约25万余人,后经补充,投入总兵力约30万人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武汉会战初期,中国军队陆军的总兵力约为75万人,后来陆续投入兵力近100万中国军队虽然装备很差,但是英勇作战.整个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击毙日军三万多人,击毁近百架飞机、敷十艘舰艇,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摘编自徐声慧《第九战区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武汉会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会战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021-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