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

——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忻口是保卫太原的战略要地。1937年9月,日军开始分路向晋北进攻,并将前进矛头指向平型关。国民党阎锡山急令所部在平型关布防。八路军由陕西来援,于9月19日抵达平型关右侧。国共两党军队商定,国民党军队主力在平型关正面阻敌前进,八路军第115师抄袭敌后,晋绥军第71师由团城口出击,共歼敌于平型关前。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歼灭日军100余人、烧毁敌机24架,取得了阳明堡机场夜袭战的完全胜利,极大支援了国民党守军的忻口防御作战。9月25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9月28日,大同之敌南下,截断平型关后路,平型关守军乃被迫后撤。但由于阎锡山忽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加强娘子关方向防御的建议,以致10月26日娘子关被日军攻占,对忻口的中国守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2日,坚守阵地23天之久的中国守军不得已从忻口撤退,太原随即沦陷。

——摘编自刘存善《忻口战役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忻口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忻口战役的意义。
2024-03-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甲午战败惨痛的现实,康有为明确指出,国与国的竞争,实际上是民与民的竞争,强国是因为其国民关心国家,勇于担负国民的责任和义务,弱国则相反。在梁启超看来,现代“国民”是“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的国家主人,是以“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为思想基础,具有“爱国心”“社会公德”“权利思想”“义务思想”及“政治能力”的权利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国家前途,推动国家进步。严复认为,要像西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黜伪而崇真”与“屈私以为公”,而最根本的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精神。

——摘编自叶瑞昕《从臣民到国民: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积极建构国民道德谱系。在北平、上海等地求学的商城籍青年学生在全国抗日热忱的影响下,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亡团体。1938年6月,金山、王莹率领“抗演二队”20余人来到商城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6月下旬,根据中共豫东南特委决定,由青年军团商城队组成中共商城县工作委员会。随着商城县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该县中共党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当地士绅顾敬之起初只允许具有“军方背景”的“青年军团商城队”进入其统治的辖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青年军团商城队”利用这种优势深入辖区,一方面向辖区民众进行抗日宣传,一方面做顾敬之的统战工作。顾敬之在这种形势下也表示赞成团结抗日。

——摘编自周斌陈杰《抗战初期多元主体参与的地方抗日救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救亡危局中的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内容,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时期国民道德谱系建构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所表示的宗旨是要“挽救祖国的危亡”,是要“巩固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是要“决心共赴国难”,是要“造成民族内部的团结”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个宗旨是全国爱国的同胞所一致拥护的。宣言向全国同胞提出三个奋斗的“鵠的":一是为争取中华民族的阻力自由而抗战:二是实现民权政治:三是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这三个“鵠的"也是全国爱国同胞们所一致赞同的。

——摘自邹韬奋《全国团结的重要表现》(1937年9月 26日)

材料二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

——摘自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宣言的全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宣言公布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指出毛泽东在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的名称,简述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022-06-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命令第358旅第716团深入日军侧后,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19371018日,第716团主力设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上午,日军运输汽车50余辆,满载兵员、弹药,由北向南驶入伏击区。第716团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袭击。激战中,日军又有汽车200余辆由阳明堡方向向北驶来。第716团即分兵一部狙击该敌。激战至夜间,日军援兵又至,第716团遂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日军3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21日,第716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该团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

——摘编杨晓哲《记八路军雁门关伏击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雁门关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路军取得雁门关大捷的影响。
2022-04-03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的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开端。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就积极提倡在学堂设立乐歌课。学堂乐歌采用源自日本的简谱记谱法,择取外国音乐曲调,创造性地继承传统的填词艺术."取彼国之善本,易以我国之歌词"。歌词创作不受格律约束,使用文白话兼采的语言形式。儿童歌曲、摇篮曲、进行曲、二声部和三声部合唱等演唱形式都已出现。《中国男儿》《何日醒》《国耻》《勉女权》《自由》等歌曲在清末民初广为流传。丰子恺回忆学唱《勉学》的情景时说∶"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

-摘编自刘以光《中国歌词简史》

材料二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

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这首歌曲《在太行山上》是冼星海作曲,桂涛声填词,于1938年7月完成。歌曲诞生后,在汉口抗战纪念周歌咏大会演唱,很快流传到太行山地区乃至全国。

——摘编自项福库、蒋长清《近现代中国爱国歌曲赏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创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太行山上》创作和流传的历史背景,并指出革命歌曲传唱的现实意义。
2022-03-23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3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9371月,成立刚刚半年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20日,抗大第二期正式开学。这一期共设四个大队,其中一、二队是红军的团、师、军千部:西安事变后,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也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四大队的学员大都来自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是北平、天津等地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爱国青年学生,还有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青年……。“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情况的写照。但是,学校虽然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因为大家有理想,有目标,受远大的革命志向和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所以抗大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愉快向上的欢乐气氛。所以,当时来到延安的人,中途逃跑变节者极少,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我党我军的领导骨干。曾担任过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今的冈村宁次这样形容这批学员的战斗力: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抗大和抗大精神,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烁璀璨的光芒,在后人的记忆中铭刻流传。

——摘编自陈子平、茅蕾《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一一抗日军政大学广告吸引1.5万青年破封锁到延安》、周洁《红色摇篮: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主要背景?
(2)依据材料指出改名前后抗大的学员构成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思想?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大精神?
2022-0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1937年,日军与苏军的“边界”纠纷与冲突不断发生。19387月,在中、苏、朝交界处的张鼓峰地区发生了苏日军事冲突。729日,日军依据“边境纠纷处理纲要”,攻击张鼓峰地区的苏军,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战斗。日军进攻未经日本参谋本部和天皇的批准,“当时日本陆军正在中国大陆准备汉口战役,它(日本)想方设法避免兵力在苏联正面被牵制住。”日方主动提出停战,日军“所属各部队很快撤出直到停战时扼守的战线”,苏军“完全控制了日军在实现停战时所维持的战线”,夺占了张鼓峰地区。张鼓峰战役发生后,日军封锁了图们江航道,中断了中国出海活动。

——摘编自王春良《简论1935-1945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鼓峰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鼓峰战役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一方面军连续三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苏区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1931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同国民党政权性质根本不同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摘编自李润波《长征记忆》

材料二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立即反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19361120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取得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的重大胜利。这一胜利为中共中央将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为了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再次主动提议“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现民权政治”。随后,两党达成协议,将陕甘宁边区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一个行政区域。96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正式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在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被誉为“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

——摘编自杨冬权《抗战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陕甘宁边区成立的历史条件,并指出陕甘宁边区建设“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的史实。
2022-03-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历史试题
10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