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2019-12-2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井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章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厂中共领事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5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疼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海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3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4 . 每一代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

——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