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
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 . 下图为“二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它反映了
A.抗战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国际力量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C.抗日战争结束了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3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编自“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发表的官方文件。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717日)

乙:摘编自193811日创刊的《抗战漫画》中的两组画面。


丙: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结论: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1)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2)据材料甲、乙、丙并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结论加以阐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0-11-17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某学者统计,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政治策略方针的转变中,以宣言、通电、决议等多种形式,正式发表抗日主张290次。该学者旨在说明
A.宣传是实现全民族抗战的有效手段B.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国共两党揭开了由对峙到合作序幕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艰难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91德国突袭波兰194558
苏德战场1941622德国入侵苏联194558
太平洋战场1941127珍珠港事件194592
中国战场1931918九一八事变194592
苏联对日作战194588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92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期和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
2020-11-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7 .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其中,1937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25130人、1938年国民党将士阵亡249213人、 1941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44951人、1942年国民党将士阵亡87719人。”从这些数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面战场始终为抗战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胜利有重大贡献
8 . 下表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统计
年份日陆军总兵力(师)侵华日陆军兵力(师)侵华兵力所占百分比
1937242188%
1938343294%
1939413483%
1940493878%
1941513480%
1942583764%
1943703864%
1944993640%
1945海外的侵略军共352万余人向中国投降的约128万余人50%

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日本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弱于中国B.中国为世界反法战争的胜利贡献巨大
C.中国抗日战争前后历时八年之久D.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战争中牺牲最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材料一、二三中条约签订的背景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四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五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

(3)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0 . 据有关资料统计,1946年的铁路运送旅客达12358.5万人次,比之前的最高年份高出7300多万人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B.国民政府政治中心迁回重庆
C.政局稳定,各地交流频繁
D.抗战胜利后民众向收复区回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