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极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顺应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变迁和历史发展大势,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

——摘编自《党建杂志》2021.8.9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
(2)以中国当代史的两个史实,简要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并制定党的方针政策的。
2022-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并就第一个议程——政治形势与策略作了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我党对华北事变以来的政治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接着,毛泽东发言,他首先引用了战国时期,六国采用苏秦的“合纵”策略建立联合阵线共同对抗秦国的典故作比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迫使一切不愿做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团结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斗争,甚至反革命营垒中也会产生动摇,对目前开始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同情、中立以至于参加……当前的战略方针应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摘编自梁俊英《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材料二   《论联合政府》提出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报告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关于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报告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下,在发展国家经济、合作经济的同时,要让那些不是操纵而是有利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有发展的便利,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党的七大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论述,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报告还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李颖《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和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简析这一会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意义。
(2)《论联合政府》是抗战时期的主要文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刻,《论联合政府》对中国前途的分析。“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结合相关史实,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予以扼要说明。
2022-09-04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930日,日本御前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设定“绝对国防圈”的第二个战争指导大纲,提出的方针

(一)帝国以在今明年内决出战局大势为目标,继续粉碎美英等敌国的进攻企图,迅速确立必胜的战略态势,同时迅速增强决胜战力,特别是航空战力,并主动进行对美英的作战。(二)帝国须进一步密切同德国的合作,为完成这场共同的战争而迈进,同时主动谋求对苏关系的好转。(三)迅速确立国内决战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东亚的团结。

大纲的要点还有:(一)排除万难,大致以1944年中期为目标确立对付美英进攻的战略态势,随时捕捉并粉碎敌人的反攻力量。为遂行帝国战争,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将应绝对确保的重要区域(包括千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新几内亚西部、巽他、缅甸)作为圈域。战争期间,自始至终要确保圈域内的海上交通。(二)努力避免日苏战争,积极改善日苏邦交,同时抓住机会调解德苏关系。(三)继续不断地对重庆施加压力,特别要扼制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或对海上交通的妨碍,并伺机迅速解决中国问题。

——据《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指导大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政府颁行“战争指导大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相互关系。
2022-08-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4 . 材料一   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政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在政治领域进行的斗争和探索,并比较中华民国与以前的封建政权在政治方面的不同。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3)指出材料三中“政权”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2-06-18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9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正式开幕了。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第二天又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在“七大”会议上,还听了朱德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并感到全党思想统一,认识一致,团结坚强,因而对中国革命的任务更明确,胜利的信念更加坚定。

——摘自吕正操《吕正操回忆录》

材料二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19562月开始,毛泽东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这是建国以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归纳,后在4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报告,随后又在5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中共七大召开时的抗战形势说明这次大会所明确的“中国革命的任务”。指出这次大会实现“全党思想统一”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写出“报告”的名称,概括其发表前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变化,并分析该“报告”发表的重要意义。
2022-05-3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6 .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等。

材料二   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简表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
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为什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次党的会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2-05-25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了,长征的性质是红军主动的暂时的战略退却,这些结论都是对的。从事物发展的性质来看,长征是一次为了暂时保存实力的战略转移。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中国革命逐渐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摘编自戚义明《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评价及其现实启示》

材料二   同志们,有了三次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我坚决相信,我们是能够完成我们的伟大政治任务的……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为达此目的,我们要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我重说一遍,不管什么阶级,什么政党,什么社会集团或个人,只要是赞成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的,我们就要加以联合。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1)结合所学,指出中央红军长征中摆脱敌军围追堵截取得战略决定意义的军事行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指出“三次革命”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此次会议制定的党的任务。
2022-04-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这一过程中,中日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康有为曾这样评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变局”。甲午战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试图将传统的天朝上国整合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民族觉醒的运动。中国外交代表在国际会议上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说“不”,这在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敢于对帝国主义国家现有秩序抗争的先例。从中国近代革命史角度说,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将从旧民主主义时期转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   抗日战争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
193612西安事变
1937922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52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820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1943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为重建现代民族国家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022-04-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对战略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也出现了丧失失地的局面,其客观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国力相差悬殊;主观上则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以及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所造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材料二   到1945年8月,中国同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伊始,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不仅招人愤恨的外国人的法律豁免权终止了,而且中国还要在战后的世界里留下印记。自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抗日战争是为了民族地位和国家主权而战斗,这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目标。——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出三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的史实,指出中共有别于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所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点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在联合国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2022-04-09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