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三年来,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各界人民组织起来办全国选举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毛泽东在此阐释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的原因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理由
C.社会主义宪法颁布的条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的背景
2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孝公颁布一系列法令,推行县制,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登记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贞观年间,伏允(吐谷浑可汗)反叛,李世民先“遣使让之”,继而“遣使谕之,十返;又引其使者,临轩亲谕以祸福,但伏允终无悛心”,最后才不得不兴师平定。

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在中央朝廷的统一领导下和督促下,这些少数民族只负担某些较轻的义务,自主处理其内部事务。如唐律中规定“化外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唐六典》载“若夷獠之户,皆以半输轻税”。

——摘编自赵晶著《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变法名称,并分析其对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分析唐太宗能够实施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及其与唐朝民族政策相比的进步性。
2022-07-07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3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座谈会上,作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的总结发言,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归结点就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段发言的背景是
A.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B.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已成立
C.中共八大作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4 . 下图为1949年定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者张仃、周令钊的图稿说明为: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这一设计鲜明的反映出(       

A.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B.中国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
C.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D.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告胜利
2022-05-10更新 | 696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选项中和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确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02-22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所示邮票中展示了1949年画家张仃、周令钊设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图案。设计者对图案进行了说明: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下列对会徽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②展现了中国人民大团结精神
③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④反映了新型民主制度的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 . 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8 .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B.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
D.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9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2019-01-30更新 | 1762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种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动百司,辫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一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姜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