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2 . 截止1953年6月底,全国人口为60191万人。登记的选民为32000万人,占18岁以上人口数的97%以上,至1954年6月,基层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一选举活动(            
A.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B.保障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D.预示着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关于1954年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准确的是(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B.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组织
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D.各人民团体参与立法的组织
4 .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特色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节选自《枣庄市志·大事记1950一1985》,这反映了(     

1950年4月11日

怿县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推举或各民主党派自行选派)

1951年5月16日

怿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4年7月7日

怿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A.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推进B.五四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C.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D.统一战线组织进入新阶段
2023-03-02更新 | 268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     
A.利于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突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D.表明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7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现了五个省级自治区。据下图,最后成立的自治区为(     
A.①B.②C.③D.④
8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着国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22-12-28更新 | 337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     
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
2022-12-25更新 | 1194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由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     
A.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D.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2022-11-13更新 | 721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