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材料反映(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C.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D.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
2023-03-11更新 | 582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人口数的统一,即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代表选举。这反映出中国
A.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B.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
C.基层民主建设成就显著D.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3 . 这部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随着它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同时废止。这部法律是(     
A.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4 .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
A.法律体系已经完善健全B.“依法治国”方略已实现
C.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到:“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据此可知,当时
A.修宪旨在顺应市场经济需要B.未改变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
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D.法律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6 . 到2010年,除现行宪法外,我国已有现行有效的法律237件,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经济特区法规200多件,国务院部门和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共制定规章2万余件。这表明(       
A.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B.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革命
C.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7 .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农村社会初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借由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就此实现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狄煜《基于ISM的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影响因素研》

材料二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的社会管理没能解决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甚至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其变革也系势所必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行的双重农村改革不仅直接促成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系的全面解体,而且由此导致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建。

——摘编自戴利朝《20世纪以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材料三   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下,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由政策主导逐渐转向法律法规导向。2002年相继出台《土地承包法》与《农业法》修正案,而后《个人所得税法》(2008)对于农业税的免除、《保险法》(2008)对于农业保险的增加都进一步体现了经济法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法律体系完善的介入。

——摘编自张慧瑶《新中国成立七十年(1949-2019)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治理体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初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系重建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05-18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实际上,从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至今,中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9 .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意义?

材料二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务院
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共产党1329126
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0327026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材料三



(3)材料三的文献是哪次会议通过的?它确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1982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79年-2000全国人大通过一系列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根据材料四,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就。
(5)综上,概括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
2022-04-2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苟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

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点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故化结合起来,外偏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嫌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四祥二百多年.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为巩口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

秦朝秦朝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
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闼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资理民政、军年政子事务.
唐朝唐朝立国之初就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唐王朝功立了军镇电戌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效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酸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纶边疆民族。
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灶,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震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索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胡规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材料四   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化和反感

                                                            ——周淑真、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

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数,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

——李君如《中国人民在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非薄》

材料五   1954年,中国开启民法典的编制.1957年编幕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并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其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