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到1950年年底,有近400名中国留美学生、200多名中国留英学生(占留英学生总数的2/3)回到祖国。到1955年,由海外回国的留学生多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1041人。这主要是由于
A.建设家国的家国情怀B.意识形态对抗的消减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
2 .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谈道:“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B.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从严治吏以巩固新生政权D.严刑峻法以提高治国水平
3 . 据统计,1950年1月.北京市全市党员总数迅速增加至15 228人(不包括中央单位和部队),其中工厂、企业的党员为6081人,党政机关的党员为5094人,学校学员的党员为2104人,街道、农村和其他单位的党员为1949人。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型政权建设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中央干部职能的转变D.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4 . 有人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
C.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2020-01-08更新 | 368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19-06-04更新 | 317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17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6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道:“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书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分别指什么?
(2)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行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在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9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019-01-30更新 | 1991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富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
D.意味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2019-01-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赣州教育发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