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帝国的政治系统则继承中国已发展甚久的一套制度,皇帝承受天命治理天下,由一个文官体系辅佐。这一文官为主的行政组织,在中央实行决策、执行与考核监察的三权分立,执行业务则分属六部掌握。不久后,“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摘编自《文献通考》、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中国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我们称之为“纵向民主”。在这个纵向民主的社会里,人民群众自下而上地进行参政议政。……如果中国建立的是西方式的“横向民主”体系,大量精力会被浪费在竞选的争斗之上,大批候选人会提出无数个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容易导致混乱,是珍视和谐与秩序的中国人不愿看到的。因此,中国没有以民主改革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分裂局面,而是在一党执政体制内进行了调整,通过倾听自下而上的声音并且保持高层的决策权。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为“皇帝承受天命治理天下”提供理论保障的儒学思想家?唐朝的这一套文官体系在决策方式上有何特点?政事堂的设立有何作用?
(2)近代中国曾尝试过哪些“横向民主”制度?新中国的“纵向民主”里,人民自下而上参政议政的制度保证有哪些?
2021-12-3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结果
192781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州
192787八七会议确定实行A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9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向山区进军
192710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B”的星星之火
192912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立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权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其中有177名少数民族的代表,147名妇女代表。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

——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盛况实录》

材料三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请完成表格中A和B处的空缺部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的创新之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举,根据材料二,概括参加一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发展对外关系方面的实践探索。②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概述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成就。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915日至2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141位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材料三   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图(a)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其职能在1954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b)所示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共“进京”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是否考出了好成绩?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战国中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乌乎定”时,孟子说“定于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下,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直到县一级。县之下,又有传统的乡里村落,用户籍等制度将民众纳入国家管理之下。《尚书》还说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也说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以百姓之心为心”。统治阶级往往以减轻农民赋税徭役负担的方式推行民本措施。重农抑商是秦至清的基本国策,调节贫富是历代统治者试图缓和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做法,背后都有民本的影子。

——据卜宪群《“大一统"和“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整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能否经受得住各种挑战的考验、实现平稳过渡并发展壮大,是当时不少国家及人士质疑并观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一边稳定新中国政权,一边发展新中国事业,实现了稳定与发展的双丰收。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由选择,同时也烙上了时代的深刻印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边学习边创新,边探索边总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启示。

——据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并概括具体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国家治理的做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1-04-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