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搭。”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会议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2-20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从先秦至西汉前叶,一直属于汉文明尚未到达的地域。汉武帝时,汉军从那里逐走匈奴,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四郡范围内的大多数地名,都极有可能是用汉字音写的当地原有称谓。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二   元朝为了有效管理边疆事务,在中央设        ,负责掌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在吐蕃地区分设朵思麻宣慰司、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司等机构进行具体治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等人关于边疆政策的论述

材料三   应该说,“五个认同”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有着深刻而牢固的历史基础,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民族在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中国并彻底摆脱被殖民的命运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存在一个“自在”到“自觉”的过程。

——孙懿《“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汉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措施。从历史作用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长城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写出划线部分的机构名称,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指出抗日战争中中共敌后战场在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地位和典型战役,从方针、政策、路线角度简述1937年后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表现。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概述“中国特色”在民主政治建设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
2021-05-0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人民司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有系统地逐步地建立和健全起来。遵照这一指示,各地加强了人民司法工作建设,划清了新旧法律的原则界限,明确了人民司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反动派、保护人民。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坚强干部作为骨干,并教育他们重视司法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此外,司法工作也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司法经费由国库开支;所有司法罚款、没收财产等收入均统一缴归国库,从而保证了司法工作的正常进行。新中国的司法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李秀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司法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司法建设的原因。
2021-07-1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