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如表是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的四条内容,是约法中最为基本的条款。以下基本条款(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②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意志
③规定了行使中华民国统治权的机构和官员   ④规定了人民享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容易(0.94) |
2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22-08-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0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日本明确提出要渐进地建立立宪制的目标,成立了元老院并将其作为立法机构。此后五年间,元老院三次拟定宪法草案,但是,政府首脑部均以该宪法草案只是抄袭西方的宪法,不符合日本实情为由拒绝采纳。1880年前后,自由民权运动扩大到全国,要求政府召开国会、制定宪法等。各地兴起研究和起草宪法的热潮,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宪法私案。1882年,伊藤博文进一步调查了君主强权的德国和奥地利的宪法。1889年,日本以天皇名义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东亚最早的宪法确立了天皇的强权,仅承认了被限制的人权。

——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编纂委员会著《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4510月,(美国)占领当局提出《日本国宪法草案》,明确表示了修宪的原则和具体主张,并要求日本政府积极配合。在占领当局和民众的压力下,194636日,宪法草案公布,同年113日,《日本国宪法》在国会获得通过,194753日正式生效。该宪法第1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同时用内阁限制天皇的权力。过去只对天皇负责的内阁,现在只对国会负责。由国民选举产生的国会,即众议院和参议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19549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开幕时,毛泽东指出: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序言中写道: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日本宪法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宪法的特点,并简析其颂布的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近现代宪法的认识。
2022-08-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一)历史试题
5 .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
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2-08-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西南大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1)历史试题
6 . 法律与国家治理

材料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①郑国的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让老百姓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②这个做法遭到了很多贵族反对。③子产此举,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春秋时期,宗法贵族减弱了气势,新的地主阶层兴起,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以及经济条件都在发生变化。④“铸刑鼎”这一重大改革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摘编自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1)材料中属于历史史实的序号是____,属于历史解释的序号是____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铸刑鼎”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治理观念上的进步性。

材料   


1954年国庆节,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广场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什么?

材料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1023日)


(4)指出材料中的核心观点。结合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7 . 下表所示是1954年宪法草案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       

时间

过程

1954年3月

提交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8000多人讨论,收到590多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6月

交付全国人民讨论,收到超过110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

1954年9月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通过宪法草案

A.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B.是政治协商会议的结果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凸显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8 .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鼓励全国人民开展讨论,一场全民大讨论以最快速度在全国展开。讨论持续了两个多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人之多,收到意见118万条之多。这说明1954年宪法(     
A.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B.内容具有广泛适用性
C.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2022-07-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这体现了(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中共致力于近代民主法治建设
B.人民对民主法治的不断追求
C.基层普选制度得到人们认可
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形成
10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每一枚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制度奠基”主题的是(     
A.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B.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
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D.大庆油田、南京长江大桥、十三陵水库
2022-07-05更新 | 741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