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8日发表社论称: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是中苏两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会见,“表示极大的欢欣和兴奋,因为这是中苏友谊伟大前途的象征,这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有关中苏这次外交的正确解读是
A.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盟B.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D.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完全契合
2021-09-06更新 | 713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新中国高举国际主义旗帜,以巨大的牺牲全力进行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斗争,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斗争,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斗争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公平正义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外交
A.始终以世界革命为中心任务B.为加入联合国奠定雄厚基础
C.努力实现内外利益的一致性D.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2021-08-27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衡水金卷2022届新高三8月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4年,中国代表团和苏、美、英、法一起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程;会后中英关系获得明显改善。这说明中国当时
A.逐步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已经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C.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D.与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4 . 苏联在1953年将中东铁路所有权还给中国,1955年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并放弃在新疆企业的股份,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中国则在1956年调停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件表明当时中苏两国
A.盟友关系进一步巩固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采取相同的外交方针D.经济建设互通有无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收回外国在华驻军权、兵营地产权、自由经营权、内河航行权、司法权等,并清理外国企业和文教事业,清除隐藏其中的外国间谍。其根本目的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B.便于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C.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
D.表明与国民政府统治的区别
2021-08-22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专项检测(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 .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说:“我充分理解‘一个中国政策’,可除非我们与中国在包括贸易等其他方面达成协议,否则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非要被这个政策绑住。”该表态
A.体现了美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符合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相关精神
C.违背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
D.有利于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外交关系
2021-08-22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专项检测(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7 . 有学者指出,“一边倒”决策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这里的“合理”主要是指(     )
A.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B.暂时解决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D.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2021-08-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调整、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其中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突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B.对于美苏两国主动避让
C.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9 . 1949~1959年,中国与34个国家建交。其中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只有12个,亚非国家占了16个,还包括6个西方国家(不含维持“半外交”关系的英荷两国)。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
A.反映了美国对华封锁的破产B.造成“一边倒”外交方针名存实亡
C.表明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D.得益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0 . 下表是作为中国文艺界喉舌的《文艺报》所涉外国文艺的稿件数量(单位:篇)。这一现象
A.促进了“双百”方针的贯彻B.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
C.起因于“一边倒”外交实施D.得益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
2021-06-07更新 | 47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定位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