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伸手与周恩来相握。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美两国利益的需要
B.冷战局势宣告结束
C.中美邦交实现正常化
D.中国经济实力增强
2 . 在2010年1月的海地地震中,中国8名维和警察为联合国维和工作和世界和平献出自己宝贵生命,他们是中国警察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
① 中国作为联合国成员国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一切工作
② 向世界彰显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③ 中国维和警察的高尚品质     
④ 中国从1990年开始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01-30更新 | 4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3 . 1971年,联合国通过2758号决议,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认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这反映了
A.美国不再阻挠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西方的“冷战”政策不得人心
C.中美关系缓和影响其他国家决策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日益重要
4 . 上海合作组织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然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B.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
D.政治经济逐渐一体化关系
5 . 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美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D.美国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6 .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表明
A.美国被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B.旨在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
C.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
D.美国孤立中国失败,考虑改善两国关系
7 . 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8 . 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不能够反映
A.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B.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
C.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中国对美国态度
D.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
9 .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目标
B.加强联合国在其中的作用
C.旨在推动经济区域一体化
D.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10 .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实施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D.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