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60年代,外交重点转移到亚非拉国家,形成了反苏反美的“两条线”外交战略;60年代末,又确立了“联美反苏”的“反霸一条线”政策。这反映出新中国外交
A.受到国际形势影响B.奉行不结盟政策
C.自主性逐渐减弱D.致力于全方位外交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主流现点认为美国不应该急于承认中国的新政权,并且居高临下地认为弱势的中国定会有求于它,承认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因此,对中共政权采取“现望的态度”。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为了表明立场,采取了一系列亲苏反美的行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特别强调“一边倒”立场。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它彻底改变了美国决策层对中国的看法,把中国和苏联联在一起,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摘编自李怀录《建国初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原因再审视》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基本态势。苏联不仅支持越南在1978年底侵略柬埔寨,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在1979年底亲自出兵阿富汗,推行“南下战略”,企图从印度洋侧翼包抄欧洲。苏联的政策同时将中美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一方面,美国新现实主义理论开始对美国外交发挥更大作用,强调美国不仅要有强势的领导人,强大的国力,更要依赖通过扩大联盟体系和稳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美国的西方世界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中国要开始改革开放就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

——摘编自倪世雄《中美关系70年:理论与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3 . 1949年6月,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苏联不仅答应给予即将建立的新中国以经济援助,还主动提出将贷款利率由2%降至1%,而毛泽东则提出使用东欧标准2%。1950年,当苏联终于答应和新中国签订盟约时,毛泽东却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奉行
A.“一边倒”政策B.“另起炉灶”方针
C.不结盟精神D.独立自主原则
2020-02-1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开学检测(线上)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依旧是从他所习惯的统战思维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外交新政策。不过,由于这一新政策(“和平共处”)所追求的和平任务相当艰巨,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新中国政府所做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的尝试,也是相当深入的……让一直以来极度恐惧“赤祸”蔓延的东南亚和南亚不少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开始对新中国利目相看,也因此明显地改善了新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

——摘编自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做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使我国的对外事务出现良好的转机,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局势转变关键性的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在新中国30年的对外关系历史中,虽然也有过干扰和失误,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在对待各种不同国际力量的战略划分方面,对各种国际力量所制定的政策方面,处理大的国际事件方面,遵循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基本上说是正确的,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摘编自黄安余《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2020-02-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商周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的”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洋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
A.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B.反对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
C.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D.为新中国成立做理论上的准备
2020-01-25更新 | 3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鹤壁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香港为基地同英国和西欧等国家进行贸易。1952年2月,中国又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巨额贸易协定,使1953年中国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的贸易总额达到1.5亿美元,为1952年的5倍。这一做法
A.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B.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发展
C.密切了中国同西欧的外交联系D.恶化了中国和苏联的同盟关系
8 .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与周边国家之间遗留的边界问题,确立了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为目的,以“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依据历史和照顾现状,“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的基本政策。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解决了遗留的边界问题。新中国外交上的这些做法
A.推动了亚非各国的反帝反殖斗争
B.成为新中国顺利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C.体现出“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方针
D.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浓厚的意识形态特点
9 .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
2020-01-1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郊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线上教学质量评估(期末)历史试题
10 . 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2020-01-11更新 | 724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8月段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