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非关系演变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距离遥远,但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据中国史书记载,中非直接或间接的往来在唐宋以前已经开始。近代以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大多集中在西欧一隅的西方世界。直到20世纪初叶以前,中国与非洲依然还是两个相对陌生的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探寻新的对外交往合作道路,中国与非洲大陆现代外交关系的新时代开启了。194年9月,周恩来总理强调希望同“非洲国家发展事务性的关系,以增加互相的接触和了解,并创造建立正常关系的有利条件”。此后,中国开始系列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6530中国与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9104中国与几内亚建立外交关系
196075中国与加纳建立外交关系
19601025中国与马里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70年代先后有25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材料二   19631213日至196424日,周恩来总理首次对非洲十国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深入访问。19641月,在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会谈时,周恩来提出了著名的中国文府“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1967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一一赞比亚铁路的协定》,正式启动对坦赞铁路援建工作。197510月,坦费铁路接轨通车并进行试运营。这一时期,中国还在非洲援建了涉及农业、工业、基础交通本育、教育和卫生等众多领域的20多个项目,可谓举全国之力而为之。

——《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开启中非关系新起点的是哪一事件?分析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非援助的历史意义?
2021-0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1963年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开始和逐步发展阶段。……越南和朝鲜这两个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了中国最早和首要的受援国。万隆会议之后,中国的援助对象开始由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向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发展。

材料二   19791994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为221.2041亿元,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金额已有160多亿元。还为34个最不发达国家执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69个培训项目……开始了与受援国的管理合作,并向32个国家派出9058名医务人员。……1983年的中国的受援国总数为95个,到1994年达到102个。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郁慧《中国对外援助研究》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2018年王毅在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轰动外援助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3)请结合21世纪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与这些国家建立起来的“宗藩关系”是能够奏效的,从而维持了东亚世界的长期和平。但某些时候,中国也不得不使用武力帮助藩属国抵抗外敌。如明正德六年(1511年),满剌加被佛郎机(即葡萄牙)人攻陷,该国国王派使节向明朝求援……到了晚明,随着东亚世界新的地区强权兴起,它们不断挑战中国在既有的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甚至直接向中国发起进攻。结果,东亚固有的国际秩序名存实亡,其主导者明朝被迫面对一个截然不同而充满危险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伯重《历史复盘:“中华朝贡体系”得与失》

材料二   当中国被突如其来的西方文明冲击之时……中国外交开始了被迫的转型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并设法维护清朝的统治。在此后一系列交涉过程中的失利也使得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到清政府的对外交往不再是只重“天朝”虚名的礼尚往来的传统模式,而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国家兴亡的对外交涉。当统治阶级在其保护传统的心态下进行勉强效仿西方模式而试图调和矛盾的同时,侵略的创伤却促发了中国开始观察世界、学习先进的行动,激发了中国内部促进变革改变困境的力量……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推进了中国在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

——摘编自路遥《简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三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以后中国传统的宗藩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