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有些主要的事件,影响着美国的地位及外交战略。越战失败和水门事件同时留下的后遗症:巨大的失望同时,20世纪70年代也目睹了像通用汽车这样的私企巨头的潦倒。

——摘编自200182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法德双方在对外政策上坚持了政治现实主义取向,认识到为保障各自和彼此的安全、稳定和繁荣,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特殊两极格局下,必须尽快实现和解。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清醒认识、理性界定和务实追求,也体现了戴高乐、阿登纳、施密特、德斯坦、勃兰特等领导人的战略性、长远性政治考量

——摘编自赵明吴《法德和解对东北亚的启示》

材料三 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

——摘编自19811日《日本产经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战略做出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和解的原因和影响。
(3)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特点。
2 . 戴高乐政府在1959年3月宣布撤出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的要求,6月拒绝在法国领土上存储美国核武器,7月又把美国驻法国的战略轰炸机赶了出去。戴高乐政府的这些做法表明
A.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B.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C.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3 . 下表所示为1952~1970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情况。这一情况
时间日本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
1952~1960年8.22.82.77.54.85.8
1961~1970年11.24.12.84.85.85.6

A.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表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C.说明日本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2021-02-10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一——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2021-02-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法战争打破了旧的欧洲格局,欧洲大国实力变化引起战略地位、战略目标的变化。国家的实力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础。德国经济在对法战争胜利的刺激下获得了新的动力,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经济的垄断性,迅速走向现代化。法国则因割地赔款、内部矛盾使资产阶级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长期雄踞欧洲的法国被大大削弱,法、德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使欧洲格局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要重新建立欧洲均势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连玉銮、张运城《普法战争以后欧洲格局的重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重点放在欧洲,这直接损害了德、法两国的利益。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遏制苏联的军事威胁,西德和法国都意识到,两国必须结束悲惨的对抗,相互取得谅解;西欧要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讲话。1950年3月16日,戴高乐对建立法德联盟的建议表示赞同。1958年9月14日和15日,他和阿登纳(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第一次举行会谈,两人取得共识,决定建立波恩-巴黎轴心。1963年1月22日,两国在巴黎签订了《德法合作条约》,从而使两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阿登纳和戴高乐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成果-法德轴心。它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被人称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几十年来,尽管两国执政党更迭和人事变动,但法德轴心仍正常运转。

——摘编自秋明《德法关系走向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法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法两国和解的表现,并分析两国取得和解的原因。
2021-02-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欧与美国结盟,建立了“美主欧从”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德、法、英三国新生代领导人都较为务实,主张逐步淡化欧美联盟,建立后大西洋主义的平等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正如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强调的,欧美“不再是反对某种东西的伙伴,而是支持某种东西的伙伴”。无论如何,欧盟奉行对外“多边主义”战略表明,欧洲利益高于跨大西洋利益,欧盟不愿像过去那样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奉行独立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既合作又竞争。

——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材料二 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世界力量结构显著失衡,短期内不存在根本改变这一状态的可能。作为现存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悖逆时代潮流行事,竭力扩大北约组织和日美安保条约的作用范围,试图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和推行积极的对外干预政策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美国正在企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单极统治。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从反面推动多极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潮流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当今国际形势另一个突出特点。

——摘编自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特征所带来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发表联合声明,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这个声明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建立B.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C.促进了欧洲各国逐步联合D.结束了两极对峙格局
8 .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其主要意图是
A.防止美国势力渗透B.弘扬日本传统文化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助力军国主义复活
9 . 20世纪80年代后,曾以“脱亚入欧”为荣的日本日益重视亚洲,强调要在这一.地区发挥“真正的中心作用”及“领先和领导作用”。这反映出,此时日本
A.旨在排斥美国插手亚洲事务B.致力于打造政治大国形象
C.与欧洲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D.企图再次建立亚洲的霸权
10 . 欧盟是现在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回溯20世纪6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欧洲共同体成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欧洲联盟成立D.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