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明白他们必须支持西欧,避免西欧国家被夺取政权。于是,美国决定借给西欧一笔钱,提供经济上的协助,用以支持欧洲重建……然后,在西方国家之间建立一个军事联盟……而苏联人在1955年也创建了一个军事联盟……这两大阵营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德国的情况非常严峻。这个国家被分成两部分……

——伊恩·克夫顿、杰里米·布莱克:《简明大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开始,一系列的发展日渐削弱了欧洲在全球的霸权。这种改变的催化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大萧条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在经济上疲惫不堪,独立运动中的很多知识和政治领袖(甘地、尼赫鲁、恩克鲁玛和胡志明)都在欧洲和美国接受过教育,接受过自由、自决和民族主权的观念。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里的人民为赢得独立以及为赢得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诞生了90多个新的国家。

——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支援了亚非拉民族的解放斗争,同时也有力地牵制了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二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从而为民族民主运动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在冷战中军事方面的对抗,指出“这个国家被分成两部分”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三世界兴起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为此做出的努力。
2023-05-01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出自美国《时代》杂志,标题为“共产主义的扩展”。与下图反映的时期一致的是(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B.美苏之间战时同盟关系宣告结束
C.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显著
2022-11-08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于冷战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杜鲁门称它使西欧避免了共产主义的专制统治,丘吉尔赞扬它是历史上最慷慨的行动,苏联则认为它给西欧套上了绳索。该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
C.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4 . 美国在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往往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确立和维护其霸权。二战后,美国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来推行其霸权主义。美国以所谓的自由和民主为号令,并凭借各项实力,在整个西方世界极力推广其价值原则。美国政府凭借经济、军事强势不仅将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将对外文化宣传置于全球战略的高度。美国各大基金会、各种民间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的对外交流活动一直是美国政府战略推行的得力助手。

——摘编自徐珍华《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推行尼克松主义。其主要内容包含: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国家得以自卫。除此之外,还包含“五大力量中心说”,即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在尼克松主义的影响之下,美国从越南全部撤军,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缓和苏美关系,协调与盟国的关系。

——摘编自王杏芳、金正昆《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指出“国际联盟”的宗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同盟变成冷战对手,造成两大国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这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发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双方都想为自己抢夺更多的地盘,把各自的社会制度推行到被解放的国土。冷战之所以爆发,也源于美苏两种不同对外战略构想,美国的全球扩张和苏联的保障安全体系的碰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无力单独与苏抗衡,于是英国就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企图促使美国承担责任,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苏联的扩张。

——摘编自白建才《论冷战的起源》

材料二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曰间,除其他秘密渠道外,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选择谅解,都明确表达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共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避免导致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战争的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的成因。结合所学指出美苏冷战的基本态势。
(2)指出材料二中的危机及美、苏两国领导人处理危机的方式特点。这对对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有什么启示?
2022-06-02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二战后初期,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重点是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美国这一时期的外援
①意在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扩张   ②有利于西欧的经济复兴
③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④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东欧国家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埋下回变的隐患。这些东欧国家包括
①波兰   ②联邦德国   ③保加利亚   ④阿尔巴尼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 1947年的美国总统在一次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一演说
A.意味着美国要援助欧洲B.标志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
C.直接造成德国的分裂D.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0 .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意在对抗苏联。下列关于“北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应对“华约”的挑战而建立
B.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C.由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12国创立
D.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2022-05-30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