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1959年夏,美国在苏联莫斯科索科尼克公园举办国家博览会,美国明确博览会的动机是“增加苏联民众对美国的了解,反击共产主义对美国的肆意歪曲”,主题是“选择和表达的自由”。这次博览会的举办(       
A.目的是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B.迎合了尼克松主义外交思想
C.充满着意识形态斗争的色彩D.意味着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
2 . 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讽刺美国的一副漫画,画中上面的标题“对手”。下面的标题“西方的经济竞争,让中东和东方成为了受害者”。此漫画反映了(     
A.经济竞争一定会带来国际秩序动荡B.冷战时美苏两强主导下的国际形势
C.西方大国无视广大弱小国家的利益D.两极格局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
2023-03-10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美国驻苏大使馆给国务院的电报中说“美国‘黑人问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为此,美国国务院和新闻署制作了一系列诸如《美国黑人:一个进步的群体》《美国黑人:一个进步报告》等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故事。据此可知(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B.美国的种族问题得以改善
C.舆论宣传成为冷战工具D.美苏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低烈度战争”的概念是里根上台后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在1987年6月15日签署的国家安全决定指令27号文件《针对低烈度战争的国家政策与战略》文件中指出:低烈度战争是相互竞争的国家或团体之间的政治—军事对抗,其程度低于常规战争并且又高于国家间通常的和平竞争,它涉及彼此对立的原则及意识形态的对抗,它的范围从颠覆破坏直到武力的使用,实施的手段包括了政治、经济、情报及军事各个方面的。它通常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但牵涉到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安全。

1979年9月,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独裁的素摩查王里根政府自上台之初,开始了对尼加拉底反政府武装长达7年的支持与援助。在这一过程中,里根政府综合运用了包括经济、 政治、外交及军事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使得尼加拉瓜政权接受了在1990年举行国际监督下的全国大选,并最终使得亲苏的桑解阵丧失了政权。

——刘长新《里根政府“低烈度战争”理论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美国所实施的低烈度战争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低烈度战争与“冷战”政策的异同及影响。
2023-02-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海报《我们需要和平》,描绘的是一名苏联工人用拳头击碎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于战争的密谋会议。这幅海报(     
A.意识形态的色彩浓厚B.体现冷战时期苏联对和平的渴望
C.真实再现当时的历史D.反映当时文化对抗取代政治斗争
2023-02-06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歇尔计划实施中,西欧从美国获得131.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88亿美元用于进口货物,主要购买粮食、化肥、原料、半成品、机器、车辆和烟草等。虽然西欧向美国出口贸易额很低,但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有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与苏联争夺新兴的独立民族国家
C.为经济区域联合创造有利条件D.制定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2023-01-11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2届高三1月模拟历史试题
7 . 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主张“西方要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地、慎重地、和平地促进关系,培养自由的种子"。他成立和平队,第一年就拨款3 000 万美元,向第三世界国家派出500人。肯尼迪这一做法(     
A.缘于美苏争霸美国优势明显B.导致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反映出美国仍固守冷战思维D.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8 . 有学者指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自己。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该学者意在强调,美苏冷战(     

A.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B.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D.将对外战略重点放于欧洲
2023-04-01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里克利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2022-12-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经过20世纪70年代加剧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及长期争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不堪重负。为此,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新思维”,对外谋求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其也把着眼点放在了美国。里根政府上台时,美国国内财政经济困难,而“伊朗门”事件的发生更损坏了里根政府的信誉和里根作为一个“坚强领导者”的形象。为摆脱政治上的不利局面,里根政府需要从外交方面入手,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苏联改革和实行“新思维”之机,促使苏联做出更多让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提出政治上的“公开性”与“民主化”,这使得美国及西方盟国认识到它不仅为改变东西方关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而且为西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对苏“和平演变”打开了大门。美苏双方进行了裁军,签订中导条约,基本达成和接受了军备控制、地区冲突、人权问题和双边关系的四项议程。自1985年到1991年,美苏双方举行5次最高级会晤,30轮会谈,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就有6次。

——摘编自吕树峰《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的新缓和》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影响。
2022-07-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