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1947年9月29日美国国务院信件中提到:如果我们能向西欧人民提供及时和足够的财政援助……这些国家的极权主义势力就能被击败或大大削弱。这表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帮助欧洲重建经济B.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C.为了控制整个欧洲D.应对苏联“经互会”而设立
2023-07-1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美国政府认为音乐可能是撬开苏联人民封闭之窗的一种最安全的工具,只要音乐能渗入,就能在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加上一个“楔子”,从而削弱莫斯科对其人民的控制。美国这一主张旨在(     
A.展示美国文化实力B.利用艺术形式展开冷战
C.激化苏联社会矛盾D.丰富苏联人民精神生活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到1950年,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约130亿美元。它对欧洲的主要影响是(       
①加速了欧洲的政治分裂       ②推动了赫鲁晓夫改革
③加快了欧洲经济恢复       ④推动了西欧国家的联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
2022-12-20更新 | 39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合格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1945年10月,世界工会联合会成立,其宗旨是不分种族、国籍和政治见解,组织和团结全世界的工会共同斗争。1948年,英、美等国以世界工联拒绝马歇尔计划为由,相继退出该组织,另外组织成立了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由此可见(     
A.世界工联的分裂带有冷战烙印
B.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世界工联分裂
C.美苏对抗重点集中在经济领域
D.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022-08-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这里面又有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美国此举(     
A.增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力量
B.加剧了两大集团的军事对峙
C.意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基于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22-08-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扩张传统。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他们一方面宣传所谓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把自然界里“大鱼吃小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法则搬到人类社会领域,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美国以每年占全世界一半的军费开支,建立了一部超级战争机器和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库,仍无停步的迹象。像这样一个国家,很难理解中国“国强不霸”的文化传统,很难让他们对别的国家实力增长和自己力量衰退不格外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自彭光谦《新炮舰政策难阻美国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对外扩张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2022-07-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6年,美国病毒学家萨宾经本国政府审查和授权,开始了与苏联病毒学家楚马科夫针对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联合研究;1959年,楚马科夫开展苏联儿童口服疫苗的广泛接种并根除了脊髓灰质炎的威胁,也推动了萨宾活性疫苗在美国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这表明
A.冷战并不能妨碍政府之间的合作B.“疫苗外交”打破美苏僵持局面
C.跨越政治鸿沟利于应对重大危机D.全球性的难题客观推动了多极化
2022-06-0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10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对苏缓和,美国对苏粮食出口量得到大规模提升。除了卡特政府期间短暂的中断外,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中采用“联系战略”,将经济议程与其它议程联系起来,通过相互“挂钩”的方式以绑定经济交易和政治交易。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至1984年时,能源出口的收入已经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之后苏联的外汇甚至有三分之二要依靠向西方国家出售石油;而与此同时,粮食已经占到苏联进口商品的四分之一。“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

材料二   1985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迫使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忍受着油价每下跌一美元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的绝境。然而此时苏联来不及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损失,1988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以至于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满足西方的附加条件,最终走向了改革失控和解体。

——摘编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全面战略博弈的主要做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经济博弈失利的历史原因,并谈一谈美苏经济博弈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1947年7月西方人绘制的漫画。画中苏联外长莫托诺夫化身为一名女教师,当看到学生们(比喻东欧国家)抵挡不住美国诱惑向右转时,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该漫画
A.抨击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讽刺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C.体现了意识形态争斗的世界局势D.揭示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矛盾
2022-05-19更新 | 331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75年初,世界石油价格比1974年秋提高4倍,而在1974年至1975年苏联售给东欧的各种石油产品的单价实际只增长了87%。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转而加强发展同西方特别是同美国的石油贸易,以至于削减对东欧的石油出口。这表明苏联
A.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出口B.能源贸易着眼于政治利益
C.石油输出服务美苏对抗战略D.将欧洲地区视为冷战重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